现在是什么年代?现在是热武器的战争,而且日军已经是大量使用飞机的立体化军队。我们原来很多人都觉得江南的水网地带可以极大的限制日军的移动,实际上这种预计根本就没有实现。日军的重装备确实运动起来有些困难,但也只是有些困难而已。你怎么不说日军的舰船反而运动起来更为方便快捷?实际上我们把战场移向南方、移向海边,更加有利于有强大海军的日本。
在8月初江结時打算进行封江计划的时候,长江中下游江阴以上的江面,据侦查大概有日军的炮舰以及其他军舰等等有70艘左右(不知道这个数字包括上海与否)。别看这些军舰没有战列舰、航母那么大,但我前面就说过,海军的舰炮是陆军无法想象的,一条小舰上的炮火可能都不亚于一个重炮团。他们顺着长江游弋,可以使炮火本来比不上欧美军队的日本陆军(比中**队可强得太多了)变得火力极为强悍。
这样的话,我们非要引诱他从东往西顺着长江打过来,您说这是削弱了敌人还是加强了敌人?当时的长江,五千吨船大概已经可以驶到武汉,宜昌起码也能通行三千吨的,也就是三峡超过一千多吨大概去不到重庆。所以所谓的沿长江层层防守,实际上我觉得还不如在北方和他扛呢。
如果说由北向南没有险地可守,这就是明显胡扯了。先说山西险不险?太行八陉,哪一陉不险?中条山、桐柏山、大别山,哪个山不险?关键不是地形险不险,关键是部队能不能坚决守住。
从我前面讲的淞沪会战的情况,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中**队跟日军最大的差距首先并不是装备。不是说我们的装备不差,而是说这不是最根本的差距。我们首先是训练差,训练差的原因又在于军官差,军官差的原因又在于我们的军事思想不管是军魂还是指导思想也就是战略,都有问题。
另外就是这个日军的炮火优势。说实话如果要跟志愿军在上甘岭所承受的美军飞机大炮的强度相比,日军的炮火优势简直可以说不值一提。说到底一是上海这个地方没办法挖工事,二就是**的土工作业(就是修工事)水平实在是非常低。如果志愿军是这样的土工作业水平,上甘岭就没有人能回来了。实际上华北有的是可依赖的地形,但没有土工作业的能力,那当然就没有任何效果。实际上这是**的大顽症之一,直到解放战争,**的土工作业始终是一个弱项。
毛病就出在**和旧的封建军队是一样的思想意识。封建军队运输以及所有杂活统统要靠民夫,**也觉得挖工事最好靠民夫,自己挖多累啊。**打仗流行一种拼命主义,这种拼命主义经常表现在不愿意花力气隐蔽上。我们说过**高层曾经私下里颇为嘲笑趴在水田里面躲空袭的冯玉祥,而下级官兵则不愿意趴在战壕的泥水里面打仗。
宁肯被打死,也不愿意窝囊死,这就是**普遍的心态。更不用说,战前开誓师大会被空袭掉的很多师或者团,还有炊烟大飘导致被敌人炮火覆盖的很多部队,说穿了都是一个意识问题。
我为什么对百里先生有点意见?因为您作为一个军事大家,日军是海军强于陆军这个最基本的事实您首先就应该认识到。日本陆军比海军差得太多,从两支空军的表现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刚开始日本陆航上阵的时候,可以说被我们尚显稚嫩的空军打的是丢盔卸甲,而且误导了江结時对中日两军的实力判断。江一看,这什么小日本?不过如此嘛。来来来!咱们来个大决战,我看你怎么三个月灭我们中国!
结果过了几天日本海航上阵,立马就把优势夺了回去。说穿了,海航之所以厉害,还不是钱多、飞机更好、飞行员练得更好(还是钱多的原因)。这就充分体现出,我们把战场变为南方,结果就是让日本海军参战,实在是引出了敌人的最强点。这难道不是战略上的大失误吗?这难道不是所谓的扭转进攻方向所带来的反作用吗?
到了江南,实际上日军以现代化的装备来帮助自己,反而运动起来比我们还快。这些装备也不见得有多么复杂,就像孙立人指出的橡皮艇,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小工具,人家根本就不怕什么小河、小湖和沼泽地、水田什么的。
像百里先生屡次强调的华北大平原最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的驰骋,这个说法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将领听起来都觉得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只要仔细分析,这根本就是一种有点片面的意见。
事实上日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百里先生根本就心中无数。日军的最大特点不是陆军的机械化,而是日军是典型的海强于陆,海军远远强于陆军。这个特点比起陆军的所谓机械化要更为明显。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海岛国家这是很自然的发展路子。别忘了日军的假想敌可不是我们而是美国跟苏俄,美国什么强?和美国海军比起来,美国陆军当时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日本这些年重点发展的就是海军,军费大量用于海军,陆军确实是没有钱发展。从1918年到1931年,日本海军的预算一直高于陆军,个别年度甚至是陆军的两倍。大家都听说过日本海陆两军仇深似海,这有什么奇怪的。你要是日本陆军,你能不恨拿走最大那一份导致你自己穷得要死的海军吗?
有这么多钱造军舰,海军当然比陆军的实力要强得多。对于日本海军来说,1937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喜欢杨家抗日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