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内兴庆宫,已经被烟火所笼罩的大同门附近。身穿锁子背心披着火烷布(石棉)罩衣,腰上还插着只三寸短铳的样子队(炮团)技匠长白多禄,也跟随在一架大轮毂上的短管轻炮身后,缓缓穿过满地狼藉的宫门大道,而在推举着大牌来到了内恒城门的鼓楼之前。
看起来有些陈旧和颓败,却依旧高大而坚固的阙楼之上,依旧有人在不断的厮杀和放箭,想要阻挡着那些不断越过大同门攻入其中的太平军将士。而这时候,就轮到这种名为克虏三式的新制山炮开始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相比那些大军对垒当中专门用来破阵的制式长管野炮(克敌式),或又是用来专门攻坚拔垒的大口重炮(平虏式),乃至是专门定制了四轮减震车架以便伴随奔驰骑行的骑炮(飞星式);这种身管既短也轻的山炮看起来就简陋得很。因为当初就是为了为了山中剿匪,便于在翻山越岭的行进和追击当中偕行的需要,而专门用熟铁锻制出来的前装小炮。
虽然在射程、准头和威力上,都相较前三者都缩水不少,但也充分贯彻了足够轻便携行的宗旨到极致;只要一匹驮马或是两名士卒就能抬着行进于山路之间;就算不要炮架用石头垒起来,或是挖好安置射角的土坑,也能够轻快地发射出去。当然了最初因为分量和材质的限制,只能用来打减半或是三成装药的木托散丸;
尽管如此,这种因地制宜的特色火器,还是在围剿那些山棚和江盗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很大用处,对付那些崎岖险峻之间同样简陋的山寨土垒堪称是无坚不摧,无所不破。哪怕是面对那些惯于山林间游斗或是于崎岖如履平地的山夷土蛮,仗着熟悉地利层出不穷的骚扰和袭击乃至是埋伏手段,也不过是一发到数发就轻易驱散和击溃的结果。
至少,比起那些最初因陋就简炮制出来的,打上几次就要废弃掉以树筒铁膛的开花(木)炮,或又是皮裹铁膛的满天星(皮炮),更要精准和犀利的多。以至于比起少有阵前发威机会的前三者,投火队中的大多数人更加熟悉这种轻便短小的山炮,而亲切的称之为“大喷君”“劈山郎”“盏口先生”。
因此到了太平大都督府发起江东攻略的时候,这种盏口小山炮也在进一步改良之后有了定装的二式,以便继续以减装药包发射球蛋和杆弹、链弹等新式子药;并且设计了新式的轻便炮架,以便固定和安放到乌篷船和平板大舟上去,作为加强在江南水网地区活动的舟师打击力量。
因此,这种名为克虏二式能上舟楫的轻便小炮,不但在两浙攻略当中大放异彩;凭据城垒和营寨扑灭和击溃了地方上一波又一波的反乱和骚变势头;还在后续清理浙南山区残余的零星反抗和散落各地的残兵败将、出逃海上的散兵游勇的治安平定当中,继续发挥着各种用处。
因此,太平大都督府在这种现实迫切的需要之下,很快就催生出了更进一步的改良版本——克虏三式。而这一次的改进则是在材料和工艺上,抛弃了原本相对廉价而成熟的精练熟铁,改用了全新的膏模铁范成型,再加上二次热淬和滚动锻打扩膛的百炼钢工艺,而让原本身管变得更轻更薄,口径也达到了四寸七分。
当然了,相应生产成本也从原来的六十七缗一门,一下子增加到几乎翻了个倍的一百一十三缗;但是带来的好处却是不止一点点。比如更好膛压耐性带来的增量装药和弹种,大大扩展了射程和威力,再加上铁木构件便于越野和翻山的大轮毂炮架,只要有一匹驴骡之类大牲口拉着,更是号称天下无处不可去得。
尤其是在如今长安城中这个到处受到城坊阻碍而射界和视野狭窄,遍地都是障碍物而腾挪机动不便的情况下;这种名为克虏三式的山炮只要两个人,就可以拖曳或是推进着在街头上小跑着跟进;与投火队的掷弹手一起搭配食用,堪称是攻坚克敌、火力支援和掩护压制的上好利器。
因此,截止到二次出兵关内之前,已经十二时辰轮替着加班加点无间歇生产之下,已经积攒下来新旧三百多门的数量;其中大部分新装备都被大都督亲帅的二路援军,给带进了这座长安城来;又作为加强到团(校尉)一级的火力支援编组,在如今城内攻占往来中也算是大放异彩了。
白多禄跟随的这一组,亦是其中专门减重过炮架的前装旧版,唯一胜在一个便于维护和装配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投入阵地布置和在行进中直接使用;所以从明德门附近的乐安坊开始,一直打过了大小十数战,陆续穿过了七八个城坊的街市,才得以抵达这处南内兴庆宫的所在,又紧锣密鼓的继续投入战斗中去。
作为打击军中专管炮组维护和保养的技匠长,白多禄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出现在阵前的;然而像他这样的军工匠师人等同样想要更进一步的话,就要在战场前沿伴随炮组操作行事,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现场操作的经验心得,以增加相应的资序和战地绩效的考成评定。
毕竟如他们这般的军匠资历出身也算是一个捷径和快马道,若能够精益求精的在实战操使当中,寻获更多改进之处而又得到认可的话,就意味着更大概率在战后升序、迁转和嘉勉的机会。毕竟,从广府一路打到湖南,又从湖南打到江西、荆南,山南、江东一路征战下来,短短数载间白多禄也算是身经百战的老人了。
等到
喜欢唐残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