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这样子很好,自己不会被各种人上门烦到。
等孩子都走了之后,元安平提着东西出了门。路上见着元安平的人都好奇的看着他,但却没人上前问究竟。有些性子热情自觉跟元安平有些熟悉的人会打个招呼,问一声他去哪。元安平会温文有礼的说一句:“去里正曾爷爷那里谈点事。”一般这样大家都不会再刨根问底的追问他什么。觉得元安平跟他们有点不一样,这样的距离感,让他们不好太过亲近。
里正家在村子中部,三间大瓦房的院子在村子里算是顶好的了。据说这是因为里正家的四个儿子都很出息还十分孝顺。他家大儿子在外经商,二儿子和三儿子在镇上都有差事,小儿子是木匠,在村里住,陪着他们老两口。所以里正家是村里少有的富裕些的人家。
元安平来到里正家大门口,见院子里有个老人在晒太阳,便叫了一声,“李曾爷爷。”
里正听到有人叫他,不过觉得这声音听着有点耳生,睁开眼睛见有个小子站在门口,便笑着说:“快进来吧?找我什么事啊?”
元安平进了院子,里正看着他,疑惑地问:“你看着眼生,是谁家后生啊?”
里正妻子王氏听着了声音,从里屋出来,见是元安平,连忙笑着说:“安平你来啦。”然后对着自家老头子笑骂道:“你这老头子什么记性啊,这是根茂家的后生。”
里正又仔细瞅了瞅,“呦,还真像根茂那时候的样子。”说着指着屋檐下,“别站着了,那里有凳子,你搬着过来坐。”
元安平把手里的东西递给王氏,“曾奶奶,您拿着。”
王氏一看他手里包的方方正正的纸包,不是点心就是糖,连忙推辞了一下,“来就来了怎么还带东西啊,太见外了不是。”
元安平连忙把东西塞到王氏手里,“曾奶奶,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收着。”
知道元安平这是要找他老伴谈事,王氏也没再推辞,便笑着收下了。
元安平见王氏收了,便去搬了凳子在里正身旁坐下。
里正人七十多岁了,在这里算是高寿,精气神却很好,见元安平坐下,笑呵呵的说:“来这么一趟还这么讲究,说吧,找我什么事?”
元安平笑了笑,说了自己的来意,“是这样的,我现在住的房子有些老旧,院子也太小。来年我打算重新扩建一下,不知道我那房子旁边的空地都是谁家的?”他现在住的房子是原主爹娘刚分家时分到的旧房子,原主爹娘重新建了砖房后便空置了,后来原主的爹病了不得不卖房换钱,只能住回了原来的房子。
里正听完想了想,跟他说:“你家院子西面靠山方向的地方,谁家的也不是。你要想用,我就给你批一块做宅基地。正好,你这年龄也到了快成亲的时候了,我给你批一块,按一分地一百文来算。至于东边的那块是张旺家的。当时分给他时,他们嫌太偏,又因为没分家一直闲置着。”
“张旺家?”元安平不认识。
王氏从屋里出来,听到他们说的话,见元安平好像不认识张良,便说:“你不是教张威虎识字吗,张旺就是他爹。”
元安平听她这么一说就能对上人了,“那我家屋后的地是谁家的?”
王氏笑跟他解说:“你家屋后不就是你家菜地吗,一直到那两棵大杨树前都是你家的,你要是扩建绝对够用的。”
元安平听王氏这么一说,心想自家菜地还真不小,随便种点东西都够自己吃的。然后想到了自己空间里的那些蔬菜种子,心里有个计较,问道:“李曾爷爷,要不你别给我批宅基地了,让我在我家西边开一亩地种菜怎么样?”
里正听了摇了摇头,不同意:“那是咱们村留好的宅基地,只能用来建房子。你要是想开地,只能在别处开。可你要知道,新开的荒地可是要交一样的赋税,还要另外拿一笔开荒钱。开一亩荒地要交三百文钱。咱们这里的地不好,开出来一般都是下等田,平常都是要养个两、三年才能有好点的收成,所以这一赔可就要赔两、三年。”也就因为这样,才很少有人开荒地。
元安平想了一下,他倒是不缺钱,但他不愿意去开荒地。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适合种地的,毕竟种地可也是个技术活呢,他专业不对口。元安平只能放弃:“那我还是要宅基地吧。李曾爷爷,您看我用自己家的田地换张威虎家的宅基地能行吗?”
里正听他这么问,眯着眼睛笑问道:“据我所知,你小子一共就两块地,你打算拿哪一块地换?”
元安平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肯定是那块中等田,我总不能让张威虎家吃亏不是。”
里正哈哈笑了起来,“嗯,你小子主意不错,等你们商定了来我这里签个字就成。”
在元安平走之前,里正郑重的说:“安小子,你不错,愿意教村里的孩子识字。那些孩子遇到你是他们的福气,你很不错!”
元安平谦虚的说:“您老谬赞了,我学识不够,也就只能让他们学些字罢了。”
里正摇了摇头,神色严肃的说:“那些就够他们受用的了,你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还改变了他们孩子的命运,他们该永远记着你的恩情。”他四个儿子能有今天,他的孙子和曾孙可以有个好前途,都是因为他当初跪下求着同族的叔叔教他学了字。
元安平见里正感慨万千的样子,在这里“知识改变命运”体现的更加彻底
喜欢穿越之先生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