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翻译过来,很能理解天启帝的想法,“袁崇焕在辽东打了个打胜仗,朕很高兴,觉得可以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女真。但是打战是要钱的,我怕过度征税会使天下民不聊生,你们有没有什么又能打战又不扰民的筹钱办法啊?”
范铉超捉摸着,天启帝这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确了,就是国库没钱了呗。范铉超暗暗猜测,天启帝是不是觉得那门“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太好用了,打算在军队里全面推广,但是又拿不出钱来?
殿试虽然只考一场,这题目看似也只有两道,而且时间充裕,共有三个时辰,也给足了草稿纸,字数要求也不多,只要千字以上即可,但一想到它关系到日后的前程,多少时间都不够了。
殿中各位阁臣、学士,各部尚书来回走动,天启帝只在一开始时出现过,你们也不能要求他一直待在这里六个小时不动,也是为了不给贡士们太大压力,天启帝已经早早离开了。
虽然天启帝走了,但还有各位朝廷里的大人物在,贡士们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个个都是坐姿端正,聚精会神。
虽然殿试名义上的主考是天启帝,不过既然天启帝已经走了,阁老叶向高也就担任起了主监考的职责。他目光巡视一遍,已经找到了范铉超。
无他,范铉超从去年开始,就太有名了。弹劾案、连中五元、和信王关系密切,虽然他不怎么喜宴飨,叶向高不曾见过,但考生作为市礼部官员亲自布置的,在他们进来之前,叶向高就记着他的位置。
之前就说了,因为历史原因,范铉超在东林党那儿名声还不错,叶向高今日一见他,心里的天平就往那边倾斜了几分。打定主意,若是范铉超的文章写得不差,就点了他做状元。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天启帝从没干预过朝廷抡才大选,叶向高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前三的人选,他定了谁就是谁了。
虽然心里已经认定了人选,但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叶向高左右晃晃,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甚至拿起倪后瞻已经抄写好的草稿纸来看了一眼。
一看到那手字,叶向高就眼前一亮,端的是风骨卓绝,收放自如,自成一派。光这手字,叶向高就愿意把他高高取中。再细看他内容,叶向高唇边的微笑顿住了,缓缓放下稿纸,接着看下一位去了。可怜那下一位考生,见官位最高的考官从前个人那儿过来时面色不好,手一抖,差点没把墨汁抖在纸上,心脏都差点跳出来。
范铉超倒是没注意考场里其他人,他只想着,估计自己这场考试是没戏了,既然如此,还不如等着朱由检上位以后再大展拳脚。可这毕竟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殿试,要是不写点什么,实在是对不起自己这些年来读的书。
所以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时政弊端,言辞之犀利,等他写完再回头看时,都为自己捏了一把汗,恐怕天启帝要是看到了,也是怒发冲冠的结局。
只是写都写了,哪里还有划掉重写的道理?眼见着这时辰也快到了,范铉超便将洋洋洒洒三千多字的草稿放在一边,专心致志地抄到考纸上。想来,能问出“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来,天启帝……应该不会专门黜落他吧?
叶向高这时候已经到了范铉超身边,见他正专心低头抄写卷子,便轻轻抽出已经抄好的草稿,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才读到一半,叶向高脸上就挂不住了。这这这……这是要生生把自己的状元往外推啊!
能不能不要这么作?
虽然这篇文章犀利得把状元差点一刀斩断,可的确写得好,写得入目三分,即使是沉稳如内阁首辅,叶向高也很想看看范铉超后面的内容。
范铉超终于发现在他桌子边转来转去的人影,抬头一看,白须白发——不认识。
可他认识这人身上穿的蟒袍玉带啊,这是阁老级别的人物啊。
范铉超老的名字在脑中过了一遍,就知道这位是谁了。但考试中途,切不可交头接耳,所以范铉超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礼貌性地微笑一下,便低头接着眷抄他的卷子去了。
叶向高早知他只有十七八岁,正是意气风发、嫉恶如仇的时候,否则也不会直接招呼了一群人就开始讲演,用最见效,也是最笨的办法逼迫魏忠贤交出奏章。
轻叹口气,他还如此年轻,也就放他一马吧。
脑中念头转换,叶向高也没了刚读到考卷时的心血澎湃,想来这样出彩的卷子,阅卷的时候也会被人发现,到时候再看也一样。叶向高背着手就离开了。
----------------------------------------------------------
考完殿试,有两天的时间等待成绩,然后才是金殿传胪。至于考官们,要在两天内批完三百份考卷,排出名次,然后送天启帝选定。按照历年惯例,皇帝只需要看前十名的卷子即可,不过自从天启帝执政以来,他一般指只叫人念前三名的卷子给他听。
至于范铉超,他认定了自己也就是二甲三甲的名次,即使陈先生叫他背出他在殿试中的文章内容,范铉超也吞吞吐吐地推脱,道:“就算背出来又怎么样?也不能冲进去把卷子再写一遍了。”
他这么说一说,陈先生就知道他卷子写得如何了。陈先生捋了捋胡须,想到当年自己也是愤而辞官,说
喜欢(历史同人)一代名臣的制作方法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