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历四年二月二十八,穿越团队的委员会所有成员,保卫组及科技组的相关成员,一起来到了位于宝金山下的“静园”,准备进行在这个时空历史上,第一次管状火器射击试验。试验的地点选在了“静园”后院旁边,原来房主齐家修建的一座花园内,除了穿越者外,其他人都没被允许进入试验场。“静园”中的下人们均被告知,道爷们要修炼法器,不得靠近,否则会有性命之忧。虽然这种说法在穿越众看来很没有技术含量,但对那些下人们来说却都深信不疑,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一个下人敢靠近试验场所在的后院。
这处花园面积比城里“清园”里的那处要大了不少,风格也比城里的粗犷一些。燧发枪的发射点选在了花园中的一座小亭子里,目标是五十步之外的——这也是在花园里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了——一块固定在大树上的人形纸靶。为了保证安全性,穿越众并没有直接操作燧发枪,而是将近一点五米长,十二斤重的枪,固定在了专门制作的支架上,通过一根长绳,在距离十来步远的地方,进行遥控击发。主要是怕枪管不结实炸膛,他们对这个年代的冶炼技术实在不放心。
负责遥控射击的是科技组的周磊,作为前世兵工厂的枪械专家,这次的燧发枪研制工作是由他来实际主持进行的。科技组的组长,枪炮专家李俊武主要是进行指导和协调。
待大家都在一块假山石后面藏好后,周磊带着从保卫组借来的头盔,躲在由程飞和吴鹏支着的一块厚木板后面,使劲一拉手中的长绳。长绳被绷紧,牵动了燧发枪的扳机,使击锤松脱,击锤上的火石与起爆药池盖板上的铁砧发生撞击,撞击产生的火花点燃起爆药池中的火药,火花经过导爆孔传导进枪管中,引燃枪管中已经装填好的发射火药,发射火药爆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前方的铅丸沿着口径11毫米的枪管向前飞出,随着“轰!”的一声大响,枪口喷出一股烟雾,完成了整个发射过程。
过了一会儿,随着硝烟被风吹散,那把样枪依然完好如初的呈现在众人面前。虽然还不知道射击的效果如何,但至少说明枪的结构还是成功的,枪管也是足够坚固的。周磊第一个跑了过去,将这把燧发枪从架子上取了下来,上上下下仔细查看了一番,确认没有出现裂纹后,将它交给了李俊武。李俊武又检查了一番,然后开始在所有人手中进行传阅。
在大家查看枪支的时候,周磊又跑去将那块纸靶拿了过来。纸靶中部的一个圆洞,清晰的表明子弹准确命中了靶子。随后,吴鹏又在树干上找到了铅弹穿入的孔洞,费了半天力后,才用小刀把铅弹从弹孔里挖了出来。
看着完好无损的燧发火枪,拈着尚有余温的铅弹,周磊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虽然这只是试验的开始,但这称得上是“开门红”的第一枪,显然预示着今天的试验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后面的试验果然印证了周磊的预感,三把枪分别进行了十次射击,次次都取得了成功。随后,科技组和保卫组的成员就丢开绳子,开始亲自举枪射击。到最后,甚至连王崤峻、张维信等委员会也都亲身试用了一下。“静园”的花园中,整个下午都充斥在“乒乒乓乓”的响声中,这令那些不敢靠近的下人们更加相信这些位道爷是在修炼法器,对他们的敬畏之心更甚,这倒是为今后园中的研发和试验工作省却了许多麻烦。
在试验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其中的一枝枪的枪管上出现了细微的裂纹,在李俊武和周磊的强烈建议下,整个试验才又回归到长绳遥控的状态。
试验前前后后共进行了将近三个小时,终于,在每把枪都发射了百余次,几乎消耗光了预先准备的所有弹药后,三枝枪都再也无法承受如此密集而持续的射击,先后发生了炸膛的现象。虽然三根枪管全部都报废了,但试验达到了原先的预期。证明以这个时代的材料,完全可以制造出符合实战需要的火器。
当然,这次试验只是燧发枪研发试验的第一步。在后面的时间里,科技组和保卫组还将进行该枪的最佳发射药量试验、有效杀伤距离试验、各种条件下的杀伤效果试验、各个部件的耐用性试验等等许多项目的试验。经过一系列的试验,科技组才能在该枪正式投入使用前,为其提供一份详细的使用说明,以方便保卫组的使用。使那些并不了解火器的新安保成员能够全面掌握该枪的使用技巧,发挥出该枪的最大威力,而又将可能存在的使用风险降到最低。
不过作为该枪的总设计师,周磊也向众人坦言,因为目前零件采取的是外包生产模式,而受限于那几家承包商的生产效率较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只提供了可以制造十五枝火枪的部件——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零部件供科技组使用,结果就使得科技组的枪械制造无法实现批量化。因此,在团队自己的冶炼、金属加工、火药制造等等相关工业生产能力建立起来以前,科技组只能低速的、有限度的提供小批量的火器供团队使用。
而且,由于生产黑火药的配料——硝石——在现阶段能够获得的数量极为有限,所以在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之前,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燧发枪的弹药供应情况不会很好,希望委员会以及保卫组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尽管存在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委员会以及保卫组
喜欢新宋英烈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