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中的残酷全省都知道了,从初中开始就排名厮杀,能从初一就一直常驻1班2班位置的人基本就是全国重点大学的预备役了,就这样了在大学还没扩招的年代淘汰率都高达75。而且在1班2班不代表着就真的能考上重点大学,还得在独木桥上跟全国其他省份的尖子生厮杀。
高永飞没有好高骛远但也没有妄自菲薄,他虽然偶尔排名成绩可以挤到1班去,但他还是喜欢跟他一起同班好几年的那些2班同学。
再说了,1班和2班的任教老师都是同一批,真到了345班去那才是被踢出重点班。整个高三最苦逼的是夹在中间的3班,每次月考都是3班同学被血淋淋切割的时候,成绩好的可以申请调到2班去,成绩差的就要被45班的给挤下来。文科班6-10班也一样。
都是重点班,他在2班又没什么不好的,一起踢球的老同学也都在2班里,非得要挤在1班里人生地不熟的有意思吗?
可是他妈妈根本不听,就要争1班的面子,好跟亲朋好友街坊邻里吹嘘。
这一次更是抓住了月考排名的由头,逼着高永飞必须要考进前50,然后她拿着成绩去找班主任要个说法。
高永飞感觉自己还没开始月考就要面临高考的压力了。
……
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此时正在跟她妈妈杜红英交流做小商贩生意的经验。
郑樨在家自学并不是废人一样什么事都不干。
她爸爸每天都在铁路上工作,有时候忙起来的时候可能两三天也不着家。妈妈倒是天天在家忙活家门口的小菜档,郑樨便会在妈妈需要走开的时候帮她看档口。
家里的小菜档基本上什么零碎的都卖,酱油食盐榨菜之类的都有,不算多忙多赚钱,所以郑樨还可以一边看档一边看书。
如果被高永飞的妈妈金美琴知道了,只怕她会更加幸灾乐祸尖子生的陨落。按照金美琴的说法那就是泥腿子就是泥腿子,往城里爬最多也就当当小贩罢了。
“不过活鸡容易生瘟,妈妈捉鸡的时候要多留心点,别抓了病鸡了。”
郑樨小大人一样嘱咐杜红英,尽管她已经几百岁了,这并不妨碍她挨着妈妈撒娇。
“我闺女懂得比我还多了。”杜红英欣慰郑樨懂事的同时又遗憾家里只有她一个太孤单了,大人出去的时候家里连说话声都没了,不像别人家天天哭喊打架鸡飞狗跳热闹得很。
郑樨因为家庭比较特殊,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历史原因,他们家就只有郑樨一个孩子。
在全国计划生育还没彻底贯彻以及人们还停留在多子多孙是福观念的年代,这其实是比较罕见的。也就再过多几年,学校里的小学初中部才比较多独生子女。
因为就只有郑樨这么一个女儿,郑樨爸妈又经常忙于生计不得不天天耳提面命教她要机灵警醒不能随便信人糊弄,把小郑樨教得比大人还精乖,就怕小郑樨傻乎乎被人骗走卖了又或者出点什么意外,自然而然就把郑樨培养出了独立自主的警惕个性。
郑先勇和杜红英这一对夫妻感觉不是养了一个小公主而是养了一个小大人,大人世界那一套一套的交际手段在于小郑樨眼里无所不遁其形。
小大人自然是能够跟爸妈一起商量家里大事小事的,这不郑樨都能给妈妈出主意了,帮她商量着这预订老母鸡的生意要怎么做好做大。
之前郑樨类似21世纪网络发达时代常见的团购建议刺激了杜红英的灵感,她觉得做街坊的团购生意也不错,便问问郑樨的意见看看怎么操作比较合适。
杜红英对自己女儿那是相当自豪的,认为闺女青出于蓝胜于蓝,脑袋瓜子比他们俩夫妻都灵活。所以杜红英没有把郑樨当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看待,家里什么事都会拿出来商量。
新瓶装旧酒的郑樨见杜红英真有兴趣做团购生意,她便根据杜红英后来做生意的经验给自己年轻的妈妈一些提前建议。
其实真正拥有敏锐嗅觉擅长做生意的人是杜红英,郑樨好歹是活了几百年的人自然是见识过不少,可杜红英在这经济快速飞起之前的年代还能自己摸索出做生意的先机,这本身就是她会钻营生活的本事。
“老实说街坊阿姨们有性格爽利的也有斤斤计较的,买块姜都要挑上老半天,所以帮忙买农产品不适合做那些利润低的,搞不好一折腾下来不仅没赚还把时间亏进去了。”
也不能做那种损耗率高的,还有无法区分高档低档一看就是烂大街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砸在自己手里。
要做就做别人求着要的而且路子不太容易被人复制的产品,就算有聪明人看出了杜红英发财的诀窍,想要抄袭杜红英的路子抢生意也得费些功夫。
比如之前那个林姨想横刀夺爱的老母鸡,做几个高端客户的专门服务帮她们团购一次,省时省力还赚钱。
当然现在还不叫团购,杜红英就打算帮交好的街坊邻里一个忙赚个辛苦费罢了。用来滋补身体的真正乡下老母鸡在城里卖什么价街坊邻里都知道,杜红英
喜欢90年代搜宝养龙[重生]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