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南京城外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吴应熊命人在平地上开辟了演武坪,演武坪上作了一些简单的布置,举行出征仪式。
正中一杆旗子引人注目,一丈余高的旗杆,飘拂一面黄长条旗,上面用黑丝绣着一个斗大的“明”字。
出征北伐清军前的一大早,吴应熊和郑成功、满云龙集合了两万禁军和其他八万新军训话。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野。吴应熊将这支新军称为“中兴军”,寓意大明中兴。
这支明军的编制,是仿照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每营有一个营官,四个哨官,八百军士。这些大明的士兵,多穿着崭新的鸳鸯战袄,但是却满口黄牙。他们在南京受到了严格训练,每日天未明就吃罢早饭,跑圈操练,各种训练一点也不比京城的禁军少。因为刻苦训练了大半年,他们的站姿也还有模有样,战斗力比以前的明军强了不少。
吴应熊给他们配备的武器,火器与刀矛各有一半,有一万军士领到的,还是新式的米涅步枪。每营配备两个劈山炮队,配备新式野战炮和重炮。
“义兄,你跟李姑娘表白怎么样了?她答应了么?”出征仪式前,吴应熊顺便问了一句郑成功和李香君怎么样了。
“没有答应。不过,李姑娘收了玉佩,说希望我能在沙场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她在南京等我回来,有重要的话要跟我说。贤弟,你说她是什么意思?”郑成功有一些疑惑,问道。
“女孩子不拒绝,那就是有戏。”吴应熊笑道。
出征仪式开始,在“点将台”上,吴应熊的幕僚长顾炎武慷慨激昂写了一篇《讨清军檄》,上台念道:“满清鞑虏入关以来,荼毒我大明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上百,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满清鞑子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大明之百姓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倘有大明血性男子,无不加入义旅,北上征剿,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顾炎武自己讲得情绪激昂、唾沫横飞,但台下那些脸上带着皱纹的士兵,并没有热血沸腾,反而面带麻木的表情,呆呆望着吴应熊,默不作声。
吴应熊咳嗽了一声,用严峻的目光横扫了一下全场的军士,大声道:“勇士们,我来说几句,你们为什么要投军?我看无外乎两点,一是混口饭吃,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为妻儿子女谋福;二是不再受人欺负,死也要死得值得。这年头,上了战场,死比活要容易!大家想一想,秦晋之地现在满眼瓦砾,遍地白骨,二三十里地都不见人烟,昔日温饱之家,大半成了饿殍,不闻鸡犬声,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惟见饿民僵毙于道。正所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生逢乱世,所以对我们而言,团结是首要的。到了战场,我们就都是自家兄弟,就像自家兄弟打架,我们要互相帮忙,伸出援手,不帮忙自顾逃命的人,那就是不能入祖坟的孬种。所以兄弟们最要紧的是团结,大家奋力杀敌,互相帮忙,我们不怕死,但更要活下来!”
“活下来,我们一定会活着回南京!”台下的士兵听了吴应熊的话,反而觉得实在,以前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们的生死,他们议论纷纷,表示出了家门就都是兄弟,在战场相互照应。
吴应熊还给了他们一天时间,让家在南京的士兵去跟家里人道别,第二天就集结出发,杀向陕北。
当晚,一轮朦胧的月亮升上树梢,悬在石头城漆黑的天幕上,清冷的光辉映照在南京古老的城墙。
正是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吴应熊和阿九公主等道别后,回到自己的房间,这时明月推门进来了。
明月那天身上的月华裙很合身,细腰间的褶裥很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清雅婉若月华,显得她越发窈窕。
到了南京,还是明月照顾吴应熊的生活起居。
明月凝视着吴应熊的脸,问道:“公子,你这次打仗,要去多久?”
吴应熊回答道:“可能要两三年吧。”
明月惊讶问道:“少爷,这次打仗要去这么久吗?”
吴应熊叹了一口气道:“打仗嘛,谁又能知道要打多久。满清鞑子可不好对付,比陕北的流寇难对付多了。”
明月那双清澈的大眼,闪现明媚的眸光,没有一丝浑浊,此刻却有一丝愁云,叹了一口气道:“打仗会死人的。当年我的家乡那一带遭难,城里一片焦土,父母双亲带我逃出城后跟我走散了,到现在还生死不明。要不是老爷好心收留,我早就饿死街头了。我有点担心你呢。”
吴应熊这才想起来,明月不是辽东本地人,是被吴府收留的山东难民。当年满清鞑子杀到齐鲁,百姓流离失所,明月还是一个小女孩,跟着他的父母逃难到了辽东,他怜惜地便摸了摸明月的头,说:“放心,我没事。我会尽力让大明不再有战争。”
明月这时睁大眼睛问道:“公子,你上战场,能带上我么?我在南京,除了你,也没有别的朋友。在路上,我也好继续照顾你的起居。”
虽然带上女眷不方便,但吴应
喜欢宅男的大明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