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熊重用郑成功,是要在南京重建大明水师。而吴应熊不拘一格选的人才,除了郑成功,还有阎应元。因为吴应熊要把史可法派到山东去督师,南京还缺一个将才镇守。
吴应熊知道,如果要在明末的铁血舞台上推举出几个慷慨赴死的忠臣,很容易的,虽然变节的将才很多,但是为明朝尽忠而死的人也很多;如果要推举集忠臣良将于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么容易,而江阴典史阎应元可以算是一个英雄人物,吴应熊甚至觉得,阎应元比史可法更难得。
阎应元一个小小的典史,相当于一个正科级的县公安局长。在那民族危亡之秋,率义民拒24万清军于城下,孤城碧血81天,使清军铁骑连折3王18将,死75000余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如此石破天惊的壮举,在黯淡的晚明夕照图中,无疑是最富于力度和光彩的一笔。但洋洋大观的《明史》和《清史稿》对此竟不着一字,吴应熊觉得这不公平。
阎应元确实是个粗人,他没有获取科举功名,在那个时代,这就意味着在官场上很难有所作为。严格地说,他担任的那个典史算不上官,只能称为“吏”。
但吴应熊知道,阎应元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弹丸之地的江阴城,悲壮惨烈地进行了81天,孤城困守,6万义民面对24万清兵,并且让满清付出了75000余人的代价,这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可以算得上一个大奇迹。守江阴时,三十六计中能用上的计谋,阎应元差不多都用上了:诈降、偷营、火攻、钉炮眼、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登陴楚歌……无所不用其极。最壮烈的莫过于派白发耆老出城假投降,把火药暗藏在放银子的木桶底层,等清军升帐纳降时,火发炮裂,当场炸死清军3000余人,其中有亲王一人、大将两人,清军为之三军挂孝。与此同时,江阴城头也响起了悲怆的炮声,那是在为慷慨赴死的乡贤耆老们志哀。
吴应熊觉得,应该重用阎应元这样实实在在的英雄,他派人从江阴找来了阎应元,命他做南京的兵部侍郎,负责南京的城防。
这一任命相当于将阎应元从正科突击提拔成了副部级,犹如晴天霹雳,史可法没有说话,南京原来的兵部侍郎阮大铖站起身说:“臣反对!阎应元本是守仓库小吏,一下子担当如此重任,恐怕众人不服。”
“这位大人,你是何人?本丞相要用的人,哪轮得到你反对?”吴应熊故意问道。
“在下南京兵部侍郎阮大铖。”
“哦,你就是臭名远扬的阮大铖啊!吴应熊笑道:“听说东林党的人恨不得将你唾骂死呀!是因为你读书少没文化嚒??”
“阮某家里的书汗牛充栋!”阮大铖虽然人品不堪,但是文学才能还是有的,听吴应熊说他读书少,他不服气。
“那阮大人知道李斯嚒?他当丞相之前是干什么的?”吴应熊问道。
“这!”阮大铖一脸尴尬,李斯当秦国丞相前也是守仓库的小吏。
“还有,阮大人你是怎么当上兵部侍郎的?你带兵打过仗呢麽?要不这样吧,你和阎应元打一架,谁打赢了兵部侍郎就归谁。”吴应熊说。
“啊!”阮大铖彻底无语了,阎应元是武人,他也是一介文人书生,哪里打得过阎?他只好灰溜溜坐下了。
见吴应熊铁了心提拔阎应元,其他人也不再自讨没趣,吴应熊那天突击提拔了一大批像阎应元那样的忠义之人,他们自己都很诧异,磕头谢恩。
削藩,开征工商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那天武英殿的闭门会议开得很成功,吴应熊这三把火,加上迅速灭掉刘泽清的十万大军,让江南文武百官见识了他的魄力和决断,史可法都不得不佩服吴应熊少年老成。临别时,史可法对吴应熊说:“江南有丞相主政,老夫就可以安心去山东督师了。不过,江南人心叵测者居多,还请丞相提防。”
“史大人放心去山东吧,等这天下太平了,本丞相陪你去秦淮河畔走走。”吴应熊说。
那天会议结束,郑成功走出武英殿,顿觉风清云淡,他没想到自己能一步登天,但想起吴应熊说的,“乱世为官,其实是肩头的担当更重了”,觉得很有道理,他也觉得自己上沉重。
那天在武英殿的会议很长,作别老师钱谦益,他有点内急,急忙去找解手的地方。因为郑成功第一次去南京紫禁城,情急中走错了路,跑到了一个后花园里。
在后花园中,有一石头假山,假山下有一方亭,亭中有一妙龄少女,唇红齿白,举手投足之间温柔似水,她手拿一把桃花扇,眉头紧锁,却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那女子正是李香君,她心里正想着情人侯方域,心中相思苦,于是放下扇子,抱起琵琶,清唱一曲:“紫嫣红遍江南,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问天,赏心乐事,谁人共听……”
青年郑成功听了这几句词,不觉多看了一眼李香君,点头自叹,心下自思这是谁家的姑娘,在这宫中独自凭栏伤神。
郑成功自己也不曾想到,只因为第一次见面,他这多看的一眼,他从此便于李香君结下不解之缘。而历史上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从此改变。
因为吴应熊知道,历史上的侯方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虽然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明朝灭亡后,侯方
喜欢宅男的大明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