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影响下,各地起义军逐渐形成了三股最强大的力量,这三股最强大的力量分别是: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第二股是河北的窦建德起义军;第三股是杜伏威、辅公佑的江淮起义军。除了这三股大势力,其余的小势力一股一股的层出不穷,不计其数,可以说是当时全国形成了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的大浪潮,大气候已经形成。虽然后来这三股强大的义军因为战略问题不在山东打了,流到了全国各地,但是这些义军的基础力量,也就是说骨干力量,主要力量还是属于我们山东的,因为它的基础就在山东,大都以我们这里为依托和基础,发展起来了的。也正是在这各股、各路起义军的打击之下,隋王朝迅速瓦解了。
三、王薄起义后的归宿
公元618年,这时的隋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隋王朝的内部人心大散,各想各的事,甚至纷纷倒戈,曾是隋王朝的禁军的大将领宇文化及就是其中一例。他在江东,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的扬州发动了兵变,刺杀了隋炀帝,但是他呢,却拥戴他的萧皇后,想着立她为皇帝,另立皇室,不在洛阳,也不在西安,他上哪儿,想上北京。于是带着他这伙人马就北上,第二年,就到达了我们山东的聊城,这地方当时这里还是(受)隋王朝的统治,还是官军占领,来到以后就驻扎在聊城,这个时候的王薄起义军也在聊城一带转战。就是这个时候,唐王李渊也起兵造反反隋(后来他成了气候,建立了唐王朝,当上了皇上)。他也派兵来占领聊城,谁呢?淮南王李神通,让他来攻打聊城,可以说当时是多股力量都集中来到聊城打仗。就在这种紧急形势的情况之下,宇文化及感到不好了,于是他想到了王薄,马上派人暗暗的与王薄来联系,说要和王薄咱联合起来共成大业。当时王薄是在外头打游击的,他一听这情况他心里这样想,你宇文化及是个什么东西,你宇文化及你虽然刺杀了隋炀帝,但是你拥戴的还是他的皇后,你还是隋朝的走狗,就有心不和他联合,但是来硬的又不好,于是心生一计,顺手推舟将计就计,,就佯装诈降了宇文化及,当然这样就可以进入聊城了。于是领着他的部队,堂而皇之地驻进了聊城。唐王军李神通,这时候就也来攻打聊城,由于王薄的部队加上宇文化及的部队,合起来没让李神通打进来,其实这时候王薄也不了解李神通,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不久,河北的农民起义军窦建德,也来攻打聊城,同是农民起义军,按现在的话说同是一个阶级,王薄当然心里高兴,这是兄弟部队来了,于是见时机已到,打开城门,放窦建德进入了聊城,不用说,先把隋朝的走狗宇文化及擒杀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薄起义军应该说就融到了窦建德起义军当中,当然,他们却都有着割据一方的地盘,相对独立,那么再后来呢,再后来隋王朝彻底灭亡了。唐王李渊坐了天下,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那就是唐朝。起义军民终于消灭了昏庸**残暴的隋朝,达到了目的。
当时,虽然唐王朝成立了,但是分散割据的情况非常严重,各股起义军都各占据着一方地盘,又加上原来隋朝的那些朝廷命官们现在还没完全被收服,他们也占着一方地盘,可以说全国形势非常乱,在这种情况下,王薄审时度势,首先接受了唐朝的招安,并且带着他的地盘,一回加入到唐朝新的政权之内,不仅这样,他还一起去说服了青州、莱州、密州等等的那些割据势力,一起顺从了唐朝,他自己也被委任了一个官,那就是齐州的总管,驻守在历城。
就在唐朝武德五年,也就是公元622年,王薄与宋州总管盛彦师,联合起来要攻打一个叫须昌的地方(须昌就是今东平县的须城镇),那时候这里还没有顺服新的王朝,打它得需要军粮,他们就筹集粮草,在哪筹集呢?在潭州(潭州在现在的历城的东平陵这个地方),当时这里还有个刺史,是隋朝的命官叫李义满,他还觉得我是隋朝命官,甚至他不知道隋朝灭亡唐朝建立,(那时候没有现在的通讯),他还认为他了不起,到他这里来征粮,他不给,闭仓不予,于是与王薄一同来的盛彦师把这个李义满抓起来了,押回齐州的监狱里看管起来,不料,这个家伙命不大,不几天就在监狱里死了。须昌就平定以后,王薄有事,又需要回潭州,他也没多想,那时候觉得时局比较平定了,他又想李义满又不是我抓的,是盛彦师抓的,可以说大意了,没带兵,就只身去了潭州,可潭州还有李义满的人,李义满有个侄子叫李武意,听说王薄来了,心想,得来全不费工夫,你把我叔叔弄死,我何不......他不管是盛彦师抓的还是你王薄抓的,反正你是一伙的,于是就把王薄刺杀在了潭州。这就是王薄的结局,也就是他的归宿。
我们总结一下可以说,他为反隋灭隋,推翻隋王朝,是战斗了一生,又为建立新的唐朝而殒命殉国。
四、对王薄起义的评价
第一点先说一说王薄其人。王薄到底是哪里人呢?根据我们现在的考察,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他应该就是我们青阳的西窝陀人,虽然史料上只提了他是邹平人,但依据他的诗“长白山前知世郎”,这“长白山前”这五个字,你就
喜欢八仙演义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