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命令其实就反映出,这些国防工事并不完善:“查吴福、锡澄与沪杭各线阵地编成,除原有国防永久工事外,步兵掩体、指挥所、瞭望所、交通壕、障碍物、阵地交通路等多未完成。”这个意思就是说,光有钢筋混凝土的永备工事,没有其他步兵工事配套,打起来阵地并不实用。
我估计胡宗南第1军被调往上海,还是市内兵力不敷使用之故。而这几道国防工事从这个命令就可以看出来,实用程度是要大打折扣的。这应该不是设计者的问题,而是施工组织也就是贺耀祖尤其是张治中等人的责任。
尽管如此,要是顾祝同当时能够尽快施工,这些非永久的步兵工事又不是什么难事(挖挖土而已)。但当时把兵力大量调入上海市区去打仗,顾祝同手中没人,他也没办法完成无米之炊。
因此,统帅部9月10日命令冯玉祥调66军担任这项工作,限在9月20日前完成。但淞沪战场正在大量炼人命,66军9月15日到达吴福线,马上又被调去上海市内继续炼了。说穿了这就是本有正确的、有计划的部署,但统统得不到按计划执行。您说这是不是江结時的责任?
直到9月24日,由唐生智和顾祝同共同抽调了7个团以及几千民工来进行吴福线的整理和构筑,27日开工限10月10日前完成。从这个计划上来看,吴福线应该是勉强能用。
11月13日日军又组织了这次战役中的第三次登陆,在常熟的白茆口登陆,并在一天之内就攻占了苏州以东数座城市。在这种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负责前线指挥的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只能命令各退却部队向吴福线阵地转移。计划很清楚:右翼军坚守平、嘉阵地(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乍平嘉线),阻止日本第10军西进;而左翼军及右翼军被隔离于上海方面的部队逐次抵抗,交替掩护西退。
13日晚下达的这项命令要求:右翼军应坚守乍、平、嘉本阵地,拒止敌军前进。左翼军应向吴福本阵地转进,分别占领第一和第二防线,对各军各师都有详细的阵地划分。其余部队(应当包含中央军未被隔离在上海方向的部队)作为预备队占领锡澄线阵地。
当时的计划设想是,分别在太湖的南北两岸建立新的防御阵地,以阻止日军的西进追击。以便争取时间,让上海转移至南京的部队进行设防。但可以说这项计划完全就是停留在纸面上。
为什么呢?举几个例子:第21集团军廖磊部在11月15日黎明前退至常熟之后,居然不知右翼位置上的罗卓英第15集团军在哪里,完全失去联络。反过来说自己的部队在哪里,也是乱得一塌糊涂。比如第21集团军下面的第39军附独立第34旅、江苏保安4团及本该担任萧家桥至福山防务的第73军,同样下落不明,以至于司令部发出“亦未知到达何处”这样的感慨。
由于这种混乱的情况,所以上面说的计划完全没办法得到执行。
泰国胸最女主播衣服都快包不住了视频在线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ei222(长按三秒复制)!!
喜欢杨家抗日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