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仪在诗中直言承蒙君恩,要报效边塞,平定四海,表达了自己要建功立业之心。而李斯年反其道而行,说高宗的圣明让大唐成为盛世,他即使建立了让四海归附的功绩,也只会淡泊名利,笑看过往。这就达到了内敛的作用,让别人觉得李斯年的表达更加高明一些。
高宗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仁德之君,所以性格上的倾斜让他更青睐于淡泊名利的李斯年。
武皇后则是心中不断称奇,她没有想到李斯年竟然每次都能如此精细地对准高宗的喜好。她想到,看来这个李斯年日后绝非池中之物,如果将他这种人留在身边,不是变成一味献媚的奸臣,就是成为能够尽心辅佐明君的能臣。
李敬玄也暗自点了点头,他一直以为李斯年是那种嫉恶如仇、行事比较冲动之人,但是今天他看到了李斯年圆滑细腻的性格。这也让他觉得,李斯年这样的人更适合官场,而苏仪则像他父亲那样,更适合军旅。
他想着想着,竟有些觉得李斯年的性格跟自己很像。李敬玄的性格也是比较圆滑,但是不失正派的那种。他一向认为朝廷上应该少一些奸臣和直臣,多一些像自己这样实干的能臣,这样才能使大唐帝国更加强盛。
此时的高宗不禁又有些为难,虽然他更倾向于李斯年,但是平心而论,前面两个人的比试应该算是半斤八两,所以高宗也不好直接下定论说李斯年更优。还好后面还有一场武功考量,可以直接分出胜负。
高宗说道:“前面的两项考量,你二人算是都过关了。但是接下来的武功考量,朕只能说要看你们自己的了。”
很快,宦官们在大明宫外摆放好了椅子,高宗和武皇后携手并肩走出宫殿,几位大臣跟在后面也走了出来。
此时,苏仪和李斯年二人已经站到了汉白玉台阶下青石砖铺成的广场上。
苏仪出身将门,擅长使用各种兵器,不过他最为拿手的兵器就是陌刀。陌刀是一种柄长两尺,刃长四尺的单刃剑,是军官们最为喜欢的兵器之一,因为它既能马上作战,也能在马下步战。
李斯年则是叫宦官取来了自己的宝剑“觉月”。不过,在他看来,应付苏仪这种外功见长,而不修内功的军旅功夫,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的觉月出鞘。但是为了表示对这场比试的重视,他还是拔出了觉月。
苏仪一脸高傲地望着李斯年,问道:“小子!你可准备好了吗?一会儿输了可不要哭鼻子!”
李斯年微微一笑,道:“苏兄,请动手吧!”
苏仪冷笑一声,想到,这可是你自找的,别怪我不客气。其实苏仪过度的自信来源于他的无知,他从小就在京城中生活,兄长们也都在军中任职,所以他接触到的武学都是军中那些易于修习,见效较快的外功武学,而且见到的所谓的高手也都是军中将领或者是武士,哪里见过江湖上的那种刀光剑影?因此,他对于江湖武林中的内功一说嗤之以鼻,认为内功只是那些练不好外功的江湖武者修炼的偏门武功。
李斯年若是知道苏仪的想法,他定会大显身手,给他展示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功。然而,他并不知道苏仪是怎么想的,所以他选择了静观其变,看看苏仪到底有几斤几两。
苏仪见李斯年右手背剑而立,左手在胸前掐着道指,冷笑道:“装神弄鬼!”说罢,他一边大声叫喝,一边挥舞着陌刀冲向李斯年。
李斯年没有做出反应,只是直直地站在原地,苏仪以为李斯年是被自己的气势震慑到了,便加快了脚下的速度,在到达距离李斯年一仗远的地方一跃而起,手中陌刀至上而下,劈向李斯年的头顶。
然而就在苏仪的陌刀距离李斯年的头顶只有几寸距离的时候,只见李斯年身形一动,微微侧身避过苏仪刀势的同时,觉月出击,用剑面拍在了苏仪的手腕处。
苏仪感觉右手手臂一麻,手中陌刀“呯”的一声砸到地上后从手中脱落了。而在他的手臂上出现了两指宽的血印子。
李斯年并没有乘胜追击,只见他向后迈了一步,左手背于身后,右手的剑对着苏仪的方向挑了挑,道:“继续!”
苏仪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一般,他低吼了一声,迅速捡起掉在地上的陌刀,晃了晃有些发麻的手腕,说道:“哼!刚刚是我大意了,这次不会那么便宜了你!”
李斯年露出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说道:“请便!”
苏仪双手横握陌刀,深吸一口气,运足了全身的气力再次冲向李斯年一刀横斩向李斯年的腰部。李斯年见苏仪再次发动了进攻,也不慌忙,苏仪的陌刀还未近身李斯年就已经一个箭步踏出,同时手中的觉月反转,李斯年用剑柄末端狠狠地打在了苏仪的肚子上。
只见苏仪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被顶出了两丈外才翻到在地上。他强忍着腹痛,不可思议地望着李斯年。
这时高宗惊叹道:“没想到这个还未及冠的李斯年,竟有这般厉害的武艺,不错!”
李敬玄想到那日自己被李斯年隔空一指射出来的青光打穿了乌沙,便在一旁笑着说道:“陛下,微臣看来,李斯年的实力远胜苏仪百倍。”
听见此话,虽然大家都看到了李斯年连续两次击败苏仪,但是这实力远胜苏仪百倍好像真的有些夸张了。
众人也都很好奇,李敬玄是文官,对于武学一道一窍不通,他怎么能看出李斯年没用出全力。就算是想
喜欢剑志长空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