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庙会上摆摊是要交摊位税的,夏怀宁不打算交税,瞅着两家摊位间有个空隙,挤进去将包裹解开, 铺在地上,再铺一层蓝色绒布,将十几样玩物整整齐齐地摆上去。
旁边摊贩不乐意了,虎着脸道:“兄弟,这是我的地界。”
夏怀宁拱手为揖,“大哥,我并非有意抢您的地方,实在是家里窘困,我娘又卧病在床,我抽空刻了几样小物件,想换几文钱给我娘看病抓药,请大哥通融一二。”
摊贩见他说话客气,生得白白净净的,看样子像个读书人,而地上包裹只两尺见方,占不了多大地方,便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往旁边闪闪,别碍着我的客人。”
夏怀宁忙往旁边挪开半寸,袖手站定,心里暗自得意。
本来他想若是摊贩不通融,就送他一只生肖木刻,可见摊贩应了他,便绝口不提,正好又省下七文钱。
夜色渐浓,北风时续时急。
因灯市上点着许多花灯,加上行人众多,人头攒动,并不觉得冷。
夏怀宁生意不错,接连卖出好几样,赚了将近二十文钱,可他心里却是越来越急躁。
按往年的惯例,这个时辰范直早就应该来了。
启泰帝是个爱热闹的,因为不满足御花园里窄小的地方,有年突然起意要与民同乐,到东华门观灯。
御辇刚出宫城,百姓们就一窝蜂地簇拥过来,想一睹天颜。
启泰帝被侍卫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毫发无伤。可百姓却因为拥挤推到了不少摊位,还有人被踩踏在地,伤了筋骨。
好在侍卫们处置得当,并没有燃起大火。
饶是如此,启泰帝仍是惊出一身冷汗,再没提出到灯会观灯的想法,只得仍然带着妃嫔们在御花园赏灯取乐。
可他惦记着灯会的热闹,每年都会打发太监出来查看情况,回去后好讲给他听。
范直身为行走太监,就是个跑腿打杂的,且他记性好口才好,这些年都是他奉命来观灯。
今年启泰帝龙体欠安,需要静养,宫里怕扰他休息就没挂灯,启泰帝一时也就忘了此事,身旁伺候的宫女太监自然也不会多嘴提醒他。
谁知启泰帝喝完药准备就寝时,无意中瞧见窗外皎皎明月,竟一下子想起来了。
司礼监顿时人仰马翻,四处找范直。
范直年年观灯,对灯会实在没有兴趣,而且花灯年年都是这些路数,不外乎兔子灯、猴儿灯、宫灯、走马灯,远没有宫里来得精致。
可既然圣上有令,少不得打起精神披件灰鼠皮褂子顶着冷风跑这一趟腿。
出了东华门,范直粗粗扫几眼,没看到什么稀奇东西,先往吃食摊位上要了碗白汤杂碎。
一碗汤下肚,范直五脏六腑都暖和过来了,这才不紧不慢地顺着街边溜达,一边走一边往路旁摊位上寻摸,打算挑几样稀罕东西回去孝敬给哪位贵人。
寻常百姓观灯,大都是从东往西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搭建在灯市入口处的灯塔,而范直是从宫城出来,从西往东走,要走到入口处才能见到灯塔。
此时杨萱已经急得不行。
她是真真切切记起来了,就是在前世的今天,灯塔被风吹倒了。
虽然有七八分把握,今晚灯塔还会再倒,可她却束手无策。
总不能在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告诉他们赶紧离开,别人肯定会当成孩子的胡闹之语,或者以为她疯了。
尤其今天搭建得是龙凤灯,诅咒灯塔大为不敬。
而杨桐他们,老早就走散了,跟杨萱在一起的只有秦笙以及两人的贴身丫鬟。
杨萱再没心思去逛摊位赏花灯,她全副的注意都集中在灯塔上,只要风稍紧一些,就会忍不住朝那边张望。
正六神无主时,突然瞧见街对面的树下站着两位军士。
左边那人高且瘦,穿件青灰色曳撒,腰间别一柄长刀,面容隐在树枝的暗影里,模模糊糊地瞧不真切,那双眼眸却是锐利,幽幽地发着光。
又有风来,数枝摇动,露出那人的面容。
五官冷硬,眉峰挺立,眸光阴郁且藏着凶狠。
正是萧砺!
杨萱顾不得多想,提着裙子奋力从人群中挤过去,气喘吁吁地站在萧砺面前,福一福,“大人。”
萧砺垂眸,冷冷地看着她。
杨萱仍是穿着先前那件大红羽缎的斗篷,因为挤来挤去有些热了,斗篷帽子没戴,带子也没系,就这么松松垮垮地披着,露出里面宝蓝色织锦褙子和湖水绿的罗裙。
她本就生得白净,在灯光的辉映下,更是欺霜赛雪般,漂亮得让人移不开视线,而那双大大的杏仁眼仿若山涧清泉般明澈,却是盈满了焦虑。
萧砺想起来了,这是水井胡同新搬来那户人家
喜欢娇娘敛财手册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