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局了。
有骨气死谏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太后的人恰恰就抓了那部分难啃的硬骨头, 留下的都是些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 读书人的名声和傲骨重要,但小命更重要。
若这件事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是太后不管,他们遵从本心,骂了也就骂了。但太后的反应恰恰说明了,这件事她老人家坚决是要管到底的。这些人难免要想想, 以卵击石,是否值得。
与此同时, 皇帝在朝中的势力不知为何,突然被太后一党捉住了把柄,发了狠的拼命攻讦,一时之间, 焦头烂额,无力再顾及报社之事。
邵淑华在一旁看着,又岂会不知,太后只怕是早早就拿到了帝党的把柄,只是一直引而不发,直到关键时刻,才拿出来用。
一想到此,邵淑华就不由得苦笑,她一手创办的报社,竟引得太后如此重视,不惜动用部分底牌也要打压下去,是否可以算是她的荣幸?
只怕,太后和皇帝一样,早早就看出了报社所蕴藏的潜在能量,所以才会这么做吧?
皇帝腾不出手来料理报社之事,她却不能坐以待毙,开弓没有回头路,她与太后的对立立场已经形成,如今只差撕破脸皮。她不会天真的以为,太后最近没对她做什么,就是准备放过她了。
她手中能够掌握的筹码本就不多,若是失了报社,只会更加被动!这一仗不好打,但她却不得不打,她绝不坐以待毙!
越是紧急关头,邵淑华的头脑反而越发冷静,太后利用朝堂牵制住了皇帝,她未尝不可以效仿。
还有谁,比嘉和公主,更能够牵制住太后?
依照她这嫡姐冲动易怒的脾气,想要用言语刺激她做些什么,并不困难。
至于承恩公府,邵淑华暂且没准备去动。虽说承恩公府的把柄也不少,但承恩公和老承恩公也不是吃素的,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她实在不宜分散精力多线作战。
对于太后而言,嘉和公主这个唯一的嫡亲闺女无疑更重要,而对于邵淑华而言,她显然也更好对付一些。
还有嘉和公主的前夫家,与太后一脉也结了血仇。太后得势时,他们或许不会做什么,一旦有了可趁之机,他们就会疯狂的攻讦太后,争取把太后拉下马。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杀亲之仇了,太后是否得势,也关系着家族接下来的发展。他们与嘉和公主闹得那么难看,太后虽然暂时忍下了这口气,但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太后当权一日,他们就一日不能出头。待此事风头过去后,太后说不准还会为了安抚爱女,寻个理由拿他们家开刀。
于公于私,前驸马家都会是最希望太后倒台的那种。
而邵淑华看重的,恰恰是他们在江南一带文人圈中的影响力。虽然前驸马家如今在朝中没有高官,但书香门第时代积累,底蕴也是不可小觑的,再者,他们家已故老太爷及同僚的许多门生仍然活跃于政坛或是书院之中。若是借由前驸马家的能量,将舆论传去江南一带……
太后能够凭着强硬的手段压下京中的舆论,难道还能够堵得住悠悠众人之口吗?
太后能够压下京中的舆论,不过是因为,她抢在舆论造成的影响力扩大之前率先遏制住了源头,少部分知情的人不敢说话,不知情的人则依旧不知情。若是像上一次嘉和公主当街打死人一样,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太后这么做,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毕竟,谁也不是傻子,不会上头说什么,底下就信什么。
满京城的文人中有骨气的还是不少的,太后若是把他们全部抓光,绝对要出乱子。
若不是现在太后的人盯得紧,邵淑华真想把太后无故封了报社,为控制舆论将文人下狱的事给捅出去。不过,她敢断定,若是她这么做了,只怕等不到回公主府,她就得被太后“请”去宫中,更有甚者,说不定会直接出点儿什么意外。
对于太后而言,一个庶女的命,并不比那些被关押起来的文人的命更值钱,更何况,这个庶女还屡屡与她作对,比那些文人更麻烦……
想了想,邵淑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跟太后硬碰硬,无疑是不明智的。就连她那皇兄,都得拐弯抹角的来,她哪里斗得过战斗力彪悍的太后?
邵淑华正思考着,茶晶却在这个时候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不好了,公主,现在外头,到处都是你的流言。”
邵淑华手下一顿:“说什么了?”邵淑华平时并不曾树敌,会在这个时间对她下手的人,也就只有太后一系的人马。不过,后党内部也分了好几块势力,以承恩公府为代表的贵族,以朝中官员为代表的势力,以及禁卫军中的部分势力。
不知道,对她动手的,是哪一块?
“他们说你抛头露面、不守妇道、毫无孝悌、不安于室……”
承恩公夫人卧病在床,邵淑华这个媳妇不知道去侍疾,朱尔铎这个驸马养伤期间,她也很少去探望……此般种种,都成了邵淑华的罪证。
不知为何,知道出手的是承恩公府后,邵淑华非但没有
喜欢公主画风不对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