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进用钢琴演奏的是一曲《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十九世纪初期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
章进的确不愧是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教导出来的学生,钢琴的每一个按键每一个音符都按得很到位,整个曲子被演奏得如行云流水,让人不自禁地感叹章进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钢琴演奏者。
但是,许开却听得很不耐烦。
因为无下限系统,许开对音乐的了解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除了无法创造出音乐,对于音乐的了解却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对于音乐的演奏以及演唱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
所以许开可以听得出章进这一曲的矛盾之处。
所以许开可以凭借任何东西来演奏曲目,哪怕只是一片树叶。
章进固然演奏得如行云流水,每一个音符都在点上,但是却缺少了一种感觉。
这就像是雕刻术一样,章进雕刻的雕刻品与原型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一丁点差别,乍一看仿佛是真的,但也仅仅是乍一看而已,如果认真地看,仔细地去体会其中的味道,就会发现这个雕刻品是没有灵魂的。
一样东西被赋予灵魂当然无法以视觉的方式表现出来“活”这个字,但却能够在艺术或者某种很难以言语描述的领域中活过来。
章进虽然能够让这首歌一个音符都不错,但只有真正懂音乐的人才会发现这首曲子少了灵魂。
这里的灵魂是感情。
贝多芬创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她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处求助别人。贝多芬为此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听着听着,音乐让老人看见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于是老人满意地合上了双眼,不再有孤独和悲怜。之后,贝多芬便将这个曲子献给善良的姑娘爱丽丝。
这是一种细致、甜蜜、伟大、祥和的感情。
章进不过是一个富二代,怎么能够弹奏出这样的感情呢?
但是许开不一样。
许开不仅对于音乐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还经历过死亡,经历过背叛,经历过凄惨的人生,经历过幸福的人生,曾体会过黑暗的冰冷、体会过光明的温暖,见过最令灵魂颤抖的微笑,见过最令人畏惧的危险……
许开的感情也同样很丰富。
只有孤儿,只有浪子,只有寂寞如雪的人,才能够拥有这种丰富的感情。
因为他们渴望这种感情,稍有触动便想要将这种感觉紧紧地埋在心里。
那种一种非常深刻的体会。
致爱丽丝只有三分多钟的演奏时间,许开是在章进演奏到一分钟的时候进入的旋律。
许开将树叶放在了嘴唇上。
许开闭上了眼睛。
许开开始吹奏。
树叶的声音更尖细一些,也多了一些淡淡的颤音,可正是这颤音,仿佛将这首乐曲的精华全部抖露出来。
树叶吹奏的声音刚通过麦克风与音响传开,人们便觉得浑身寒毛陡然炸起。
那是一种骤然接触到能够接近灵魂的声音时自然而然的反应。
有些人刚当父母的时候听到自己孩子出生那一刹那的哭喊声,会有这种反应。
有些人因为爱人成了植物人日夜守候忽然之间爱人醒来喊人,会有这种反应。
这种反应让所有人都心头一颤,然后人们便看向了许开。
即便不懂音乐的人都觉得许开吹奏得实在太好听,而且他竟然能够树叶吹奏,不觉得着了神。
真正懂音乐的人,包括广靓颖,包括秋水水,包括小雨,甚至包括秋乐秋,全都缓缓闭上了眼睛,或者轻轻地眯起了眼睛,因为他们的脑海中已经被勾勒出一幅幅画面。
许开这首曲子刚一出现便简单而概括地描绘出了女主人公温柔、美丽的形象,又仿佛贝多芬有不尽的亲切话语要对其诉说。
初时,由脉脉的絮语变为愉悦的交谈,音乐流畅、欢快而华丽,仿佛是少女明朗而欢快的语调。
中时,音乐情绪发生巨大的变化,层层推进,不可抑制的热情像火焰般地燃烧起来。第一个句子,在同一个低音上不断持续着,仿佛是男主人翁的心跳,又像他炽热的爱情,诚挚而坚定,明晰的高音声部与有力的左手持续音相结合,使人仿佛听到男主人翁热烈的表白,看到他深沉有力的眼神,感受到他的坚定不移。
随后,一个连接句,声音逐渐推进,仿佛是少女欣然接受了他的表白。在最高音处,忽然出现变化,充满华丽的色彩,表现出两人心心相印的幸福感受。
最后乐曲回到叠部,是第一部分最后一次再现。当音乐逐渐变得轻柔时,仿佛一对执手相望的恋人,在渐渐弥散的音乐中定格。
所有人都沉默了。
哦也许不能用沉默来形容,因为所有人都不愿意说话了。
没人愿意打破这种气氛。
甚至章进自己都在许开吹奏叶子的过程中停了下来。
因为章进也进入了许开勾勒的那个世界,而且章进作为喜欢音乐的人竟然也不想要打扰这个美好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出现不易,没人愿意毁灭。
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美好的梦,又像是一个美丽的泡沫,绝没有人想要试着戳
喜欢大小姐的全能保镖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