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骆思恭手中的弯刀对着咽喉而来,自己的身体却因为失去平衡,收势不住,李永芳大骇之下,右手松手丢下了视若至宝的蝉翼绣春刀,同时左手从腰间迅捷无比地拔出一把五尺长剑,腰腹发力,身体翻转向上,双手握紧长长的剑柄,全力对着弯刀击去。
骆思恭心存手刃李永芳之念,这一刀既快且狠,几乎动用了八成功力,眼见就要竞功,却没想到这李永芳不知在何时何地又学了长剑之法,而且此剑法走的路数和他的蝉翼刀完全不同,剑势凶悍,霸道无比。骆思恭武功高绝,虽颇为惊异,但刀势未停,冷喝一声,重重斩在了李永芳的长剑之上。
“嘡”的一声巨响,刀剑相交,李永芳被这一击直接震得仰天躺到在地,口中鲜血喷出,手臂发麻,手中长剑悲鸣不止,瑟瑟抖动,再也无力举起抵抗。
骆思恭眼中精光闪烁,心中暗自纳闷,这李永芳情急之下使出的这招长剑式,招式精妙,运力奇特,既有剑法的凌厉,又蕴含着长刀的霸气,实乃世间不可多见的一门顶级武学,若不是他修炼时间不够,自己这一刀还真不一定能将其重创。
骆思恭感到惊讶,躲在远处和高杰一起观望的宗擎尊者的心里则是万分的激动,呼吸都忍不住急促起来,呼出的气息将上唇的白须都吹得飘动起来。
宗擎尊者的异状,高杰自然看在眼中。
宗擎尊者出身于武林圣地少林寺,曾是寺中武僧,嘉靖四十年(1562年),当时武林的一代宗师俞大猷奉命南征,因经常听说“河南嵩山少林寺有神传击剑之技”,故途经河南时特别造访少林寺。“击剑之技”就是指棍术。当时,寺僧自以为寺传棍术源远流长,手段非凡,组织一千多人为俞大猷展示了寺传棍术。俞大猷发现,少林寺僧的棍术在长期的心传口授过程中“已失古人真诀”,并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当时的主持小山上人。小山相信他的话,表示要接受指教。俞大猷对小山道,学习棍术必须掌握“总诀”,也就是刚柔、阴阳、攻守、动静、审势、功力、手足等动作的运用。而这些真诀,非经数年之苦练,是不能领会的。为此,小山上人即选择两名年轻、悟性不凡的武僧,一个是宗擎,另一个叫普从,随俞大猷南征,同时学习棍术。宗擎、普从二僧随军南征过期间,俞大猷命他们“出入营阵之间”受到实战的考验,同时传授教给少林真功和自创的《剑经》,“时授以阴阳变化真诀,复教以智慧、觉照之戒。”三年以后,宗擎和普从掌握了棍术的真谛,便请求回少林寺。临行时,俞大猷要求他们“以所授之教转授寺众,以永其传”,让真正的棍术永久地传承下去。二人归寺后,将所学真诀尽皆留于寺中,使得少**功得以再次登峰造极。普从归寺后不久便因故去世,宗擎一边传授寺僧棍法武学,一边勤修苦练,武功大为精进,几年后再遇俞大猷,得到他的称赞,并为宗擎亲自赋诗一首,以示鼓励。而那以后,宗擎尊者便成为了少林一脉最著名的武学大师。
在高杰心目中,宗擎尊者和骆思恭一般,都是当世的顶尖高手,这李永芳的武功虽然不凡,当不该让他如此激动失色的。
正纳闷间,就听骆思恭又是一声低喝,弯刀复举而落,毫不犹豫地对着倒地待毙的李永芳斩了下去。
李永芳此刻手足无力,筋脉不畅,哪还有半点抵抗之力,他心如死灰,却毫不畏惧地直盯着骆思恭那决然的目光,慨然赴死。
望着李永芳那倔强不屈的眼神,骆思恭心里顿时一软,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以前指点他的画面,手中弯刀斩落之势稍缓。就在此时,隆兴酒楼旁的一个民宅中,一道黑影冲出,如旋风般欺到了骆思恭的身后,一把也是五尺长的长柄宝剑全力斩下,剑锋劈裂了空气,发出刺耳的尖啸声,一剑之威,让人有种所向披靡的骇人感觉。
这一剑,其剑势、发力都和李永芳之前那一剑相似,但威力却大了数倍,很显然,此人的武功已臻化境。
骆思恭刚才刀势稍滞,却错过了杀李永芳的最好时机,此刻他的刀锋虽已照亮了李永芳脖颈的血管,但那神秘人的长剑的剑气也已经侵袭到他的背心。骆思恭心中暗叹,莫非这李永芳今日命不该绝吗?!随即收刀反撩而上,将那长剑的悍然一击格挡开去。
两人刀剑撞击,在巨响中那人微微后退一步,随即又揉身而上,双手紧握长剑,一声爆喝,对着骆思恭再次斜劈而下。在中原武林中,传统剑术多以刺、撩、削等技法为主,如这般落力劈斩的甚是少见,这人的所使的剑招,更像是刀式,只是刀仅单面开锋,而这长剑却是双面有刃,即可力斩,还能回撩伤敌,变化更多。而且,他手中的五尺长剑除了比一般剑长度增加了约三分之一之外,其剑脊剑身都厚重了不少,也只有如此锻造的长剑,方能承受得其这般大力劈砍的剑法了。
而在这个神秘人出现后,宗擎尊者显得比之前还要激动,浑身都开始轻轻颤抖起来。
骆思恭定睛瞧了那人一眼,见他年约六十来岁,五短身材,身着普通的蓝色布袍,盯着金钱鼠尾的发型,看长相也是一位汉人。因为个子矮小,手中又拿着一把和他身高差不多的长剑,看上去颇有些滑稽。
骆思恭自思要打败此人,只怕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到的,而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吆喝之声,显然是对方的援兵
喜欢乱明风云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