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笑骂道:“痴儿!出去修行,师父还要伤病,不想对牛弹琴!”
高大少年哦了一声,站起身,告辞离去。
在少年走到门口的时候,老修士轻声安慰道:“修行路上,有些委屈是难免的,怕就怕一辈子只能攒着委屈,所以你一定要比师父走得更高更远,可以让自己少受些委屈。这儿的山神庙和观景亭,不算高,从桐叶洲走到这大泉王朝,也算不得远,这方天地,神人异士,只在更高处。”
高壮少年转过头,点头道:“记下了。”
老修士笑了笑,“如果可以的话,以后境界高了,真有那么一天,能够跟杜老神仙这样的人物平起平坐,那会儿,记得对山下的凡夫俗子,好一些。”
一直闷闷不乐的少年在这一刻,笑容灿烂,顺着本心使劲点头。
老人笑道:“真是个痴儿!”
————
动身去往蜃景城的临行前一天,有人登门拜访陈平安。
是一位身穿道袍、头顶芙蓉冠的年轻道士,风尘仆仆,在陈平安屋内喝着一碗凉茶,说是他离着骑鹤城最近,便有幸收到祖师爷的法旨,要给陈平安送来一样东西。
出身太平山的年轻道士,小心翼翼拿出了一块玉牌。
在将玉牌放在桌上后,给陈平安解释了玉牌的一番渊源,年轻道士直言不讳道:“祖师爷要我明言,陈公子不用担心太平山在玉牌上动了手脚,会泄露行踪,被咱们太平山收入眼底。玉牌已经被祖师爷剥去山门禁制,公子就只是一块材质好些的器物了,当然对外,意义非凡。所以希望陈公子在离开桐叶洲之前,都能够稍稍麻烦一些,将它每日悬挂在腰边。”
陈平安起身道谢,太平山道士赶紧起身还礼,连说不敢。
陈平安收起了玉牌,立即悬挂在腰边,与那养剑葫一左一右。
将那位光明正大自报名号、走入驿馆的年轻道士送到大门口。
太平山此举,用心良苦。
陈平安腰间这块太平山祖师堂嫡传弟子的玉牌,正反篆刻着“太平山修真我”、“祖师堂续香火”。
太平山的金丹、元婴地仙都未必能够悬挂上。
因为与修为和年龄无关。
整座太平山,就那么五六人挂着这玉佩,年纪最大的,已有三百岁高龄,如今管着太平山的道家藏书,不过是龙门境修为。年纪最小,是个才七八岁的小道童,天资卓绝。
但要说最出名的那个,肯定是一人仗剑下山云游的女冠黄庭。
所以说从这一刻起,陈平安在桐叶洲的护身符,就是整座太平山了。
而太平山那位祖师爷老天君,刚刚施展过令人侧目的仙人神通,金身法相现世,手持明月镜,驾驭仙剑杀敌万里之外。
这会儿,谁敢招惹锋芒毕露的太平山?
陈平安感慨万分,走回院子。
一袭白袍,发髻别玉簪,腰间悬玉牌。
驿馆胥吏在路上见着了陈平安,都当他是一位读书人。
————
姚家队伍在这天清晨时分,启程去往蜃景城。
距离蜃景城那座著名渡口越近,也就意味着陈平安一行人与姚家队伍的离别时分,快到了。
一天黄昏,姚家下榻此次北行的最后一座驿馆,驿馆朴实无华,还有些简陋,与骑鹤城那座坐拥园林的驿馆,天壤之别。
沿着驿馆外那条官路,行走十余里,有座照屏峰,虽然不高,可如利剑出鞘,很适合欣赏日出日落,是一处名动京师的形胜之地,经常有达官显贵和王孙子弟在那边夜宿山顶客栈,就为了欣赏日出东海、映照山屛的奇绝美景。
姚镇非要拉着陈平安去照屏峰,而且除了三姚,没有让任何随军修士跟着。
最后就只有老将军和三姚,陈平安和裴钱,去了照屏峰,登山夜宿于山顶的客栈之一。
这座客栈后边,就是一座崖畔朝东的观景台,是照屏峰六座客栈中赏景最佳。
一行人拿了客栈美酒、宵夜吃食放在桌上,先赏月再赏日出。
少年姚仙之陪着手持行山杖的裴钱瞎胡闹,两人忙着“切磋武艺”。
少女姚岭之独自走到崖畔栏杆那边,往南边远眺,似乎有些伤感。
老将军信誓旦旦要熬夜等到日出,可是喝过了两壶酒后,没把陈平安喝倒,自己就醉醺醺了,姚近之和姚岭之只好搀扶着爷爷返回客栈。
裴钱和姚仙之精神好,肯定能等来日出景象。
陈平安独自坐在桌旁,拿了那根被裴钱丢在一旁的行山杖,在脚边泥地上,百无聊赖地画了圆圈。
一个小圆,一个大圈,又一个更大的圆,再一个更大的圈。
一层层,环环相绕。
陈平安心神沉浸其中。
姚近之已经站在陈平安身后,看了很久,问道:“怎么不继续画下去了?”
陈平安收起行山杖,斜靠石桌,笑道:“只能画到这里了。”
姚近之落座,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进了客栈后,她便摘下帷帽,喝酒的时候,脸庞皱着,看来是那杯酒很难下咽,喝完之后,瞥了眼地上,说道:“是很难画下去了。我猜儒家的君子都画不下去。”
陈平安摇摇头,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崖畔栏杆那边,姚仙之和裴钱一大一小,鬼鬼祟祟,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姚近之笑问道:“你不问我是真懂你画了什么
喜欢剑来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