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春耕前
自从里正家里摆了酒,当着众人的面,大柱给杜仲平磕了头,敬了茶(看着像不像小媳妇见婆婆),算是正式当了杜仲平的学生,大柱就日日往杜家跑。
其实杜仲平也没整日的教他,毕竟不是职业读书人,各家还有不少活儿要忙和,也就是上午教他几个字。杜仲平用的教材就是普通的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每日里教着背几句,再加上描红,也就够大柱忙和的了。
刚开始学,杜仲平不想给大柱这实诚孩子太大压力,要知道,他比自家谨儿基础还差些。以杜仲平上辈子的经验,像大柱这么大的男孩子,又没进行过学前教育,光是坐在书桌前不动,已经是要很大的自制力才行了。若是课业上再重些,只怕要厌学了。没想到,大柱不但日日能完成杜仲平布置的课业,还能在下半晌的时候去给杜安打下手,帮着家里干活!
头一天大柱这么干的时候,杜仲平直接惊了:自己这不是雇佣童工吗?不对,连雇佣童工都算不上,大柱干这活儿自己也不能给工钱啊,要不成什么事儿了?!
等想起来要拦着的时候,已经晚了,大柱都干上手了。这天的活计也不是什么轻巧活儿,杜家一头骡子一头驴,杜安正清理牲口棚子,把粪便什么的运出院子,运到自己堆粪便和烧火的柴灰的地方,混在一起,准备堆肥。
杜安毕竟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小洁癖的,干起这种活来不免缩手缩脚,倒是大柱,做的真是顺手极了,甚至比较起来,比杜安做的还好。
等干完了活,大柱连屋子都没进,一溜烟的跑回家去了。
等第二天上午,杜仲平考较完了大柱昨日的功课,又教了新的,趁着大柱描红的时候,跟他说不必帮着自家做事,他杜仲平收的是学生,又不是童工。大柱只默不作声,杜仲平只当他听进了,把心放下,又去顾着谨儿,也就没多说了。
及至下午,眼不错的功夫,大柱自己就寻摸下了事情,干完就走。真不愧是庄户人家出身,眼睛在院子里一扫,就能找到要干的活,问都不必问。比杜家这俩时时要人提醒的强多了。
杜仲平看得直叹气,真没听说过谁家学生跟着做完功课还得在先生家义务劳动的,成什么事啊?实在感觉太怪了。
倒是晚上杜安看杜仲平一脸的纠结,问明了原委,劝他道:“你又不收他家多少钱,现下大柱用的纸笔书本都是你给的,他想帮着干点活也是该当的。你要拦着他,他反而过意不去。你知道,他一家子都是要强的,再不肯亏欠别人的。”
就连赵八和方胜知道了,也都劝他别管了:“大柱是个有分寸的,庄稼院的孩子,能干着呢,家里这点伙计难不倒他也累不着他。你不使唤他,他只当你跟他生分呢。再说,学本事哪有不帮着师傅家里干活的?多少给人当学徒的,白天晚上的干活,还学不到多少东西呢!”
杜仲平被他们说的明白过来,确实有些手艺师傅,若不是天长日久的,把学生当成家里人了,再不肯把真本事教出来的。恐怕里正一家也是如此想的。若是如此,倒是不好再拦着,也好,就让他求个心安好了。大不了别的地方贴补他一点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了。
至此,明天上课结束,杜仲平就按着杜安说的,把要干的活安排给他,顺便就让他中午在杜家吃些点心之类的歇歇,下晌随着杜安赵八他们做点事。果然,这么一来,大柱倒是坦然多了。自从拜了师之后见着杜仲平就有的那种拘谨也好多了。现在都能放松下来,有时逗逗谨儿,用些草棍编点小玩意给谨儿,很得小孩儿的喜欢。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村里人都忙着做春耕的准备工作。
杜家新来的,所有的农具都是买的新的。像一些镰刀啊,镐头啊,铁锹啊,叉子啊之类的,都是铁匠打好的,拿回家来,还得自己装个合适的木头把儿,还要拿磨刀石磨得锋利些才好用。还有农家肥,也得沤出来才能用。林林总总的杂事,赵八方胜都帮着想着了,再加上有了大柱这大半个劳动力做帮手,杜家准备起来倒是不难。
杜家共有田地七十亩,再加上开化之后要去河湾开出六亩地做稻田,着实是不少。杜仲平与杜安商量,这七十亩地,要拿出十亩地种小麦,据说每家还能发个两三亩的土豆种,其余的黄豆,绿豆,红小豆各种个几亩,够自家吃用就行了。剩下的地,就和大家伙儿一样,种苞米和高粱好了。
——————————————————————————————————————————
接连快半个月的大风,吹软了光秃秃硬邦邦的树木,吹得树梢枝头泛起了青色。大风也吹化了积雪,露出了藏了一冬的黑色土地,踩上去感觉不再是冷硬的了,而是变得松软而且湿润。一冬天的积雪融化渗入地下,滋润了这片土地。
当大风从东北风转成了东南方,并且渐渐小下来的时候,燕北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喜欢铿锵种田记事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