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笑了:"是啊,今天出门是晚了点,不过没关系,半路上可以借宿人家,这一路上的百姓都是很善良好客的。"
陶荫没话说了,闷闷地坐直身体,继续催马前行,枣红马对这种慢吞吞的速度很不耐烦,不时甩甩鬃毛,喷个响鼻,想要放开四蹄奔跑,却被陶荫用力带住了缰绳,不得施展,实在是够郁闷的。
出城五里,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夫人指示老车夫找个茶棚停车,大家坐下喝口茶,吃小明带在包袱里的馒头糖饼,虽是普通食物,但夫人的巧手做得相当好吃,连陶荫也吃得津津有味。微风吹来,带着田野的清香,陶荫看看周围那些悠闲安适的村民和路人,听他们笑眯眯地讲些乡俗小事,忽然觉得这趟行程也不是那么乏味,比起县城的平静,走在路上好歹可以开阔眼界,舒展一下心胸。
阡陌纵横,远远的天地相接处,一座青山拔地而起,那里,就是清凉山了。
"水娃他爹,你看到城门的告示了么?"陶荫身后桌上的两个乡民在闲聊。
"看到了,大盗又要打劫啦。"
打劫?!陶荫的耳朵嗖地立了起来,浑身都兴奋着。
"回去告诉你们村里人,这几天不要从阳离那边的路上过。"
"晓得,你也记得提醒你们村的人,特别是我老丈人家。"
"放心吧,忘不了。"答话的人喝了口茶,又兴奋地道:"不知道这次又要劫谁啦?"
陶荫皱了下眉--这人怎么这样,居然幸灾乐祸!
"不知道,反正不是什么好人。"
岂有此理,被打劫的不是好人,难道打劫的反倒是好人了吗?陶荫刚想扭头去质问那两个人,却见刚才还迷迷糊糊的吴大人睁大了眼睛,微笑着向那两个乡民打招呼,又问:"什么时候贴的告示呀?我刚才出城的时候都没注意。"
陶荫倒是注意到了,城门边贴着一张挺大的告示,只是他当时心情不好,扫了一眼没有细看,只记得那字写得龙飞凤舞,颇有气势。再说了,即便看到是告示,也不会跟强盗联想到一块儿啊!自古以来,只有城门贴告示抓强盗的,谁听说过强盗自己往城门上贴告示的?
不对!陶荫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忙向吴大人问道:"是清凉山的强盗跑来贴的告示?"
吴大人点了点头,却仍是探头跟那两个人聊告示的事情,他不穿官服的时候,就像一个斯文书生,跟乡农拉家常,半点也没有官架子,这一点,陶荫还是挺佩服他的。
于是,一头雾水的陶荫,终于从他们的谈话中听明白了一部分情况:今天早晨城门口出现了告示--当然这是惯例了,见着的人谁都没有惊讶,只是看了看告示上说明的时间、地点,便奔走相告,叫父老乡亲们最近三日内不要从清凉山南侧,也就是通往阳离县的那条路上走过,以免被误伤。
"哦,这样啊。"吴大人问明白了,道过谢,又回头吃他的甜饼,陶荫忍不住问:"大人,咱们是不是该回城?"
吴大人诧异道:"回城做什么?这不是才出来么?"
"强盗要打劫,咱们回去调集官兵快去围缫啊!"陶荫忍不住提高了声音,结果吴大人、吴夫人、小明,连同附近桌上的人,都用一种吃惊的神态地看着他,看得他莫名其妙。
"小陶,你刚来,不了解情况......"吴夫人温和地想要解释,吴大人挥挥手道:"算啦,他不知道么,别怪他。"
什么嘛!难道他说错话了?什么叫别怪他!居然还要怪他!陶荫又气又恼又不明白,脸色难看得很。
突然小明一指远处,"啊"了一声,旁边有人看过去,立即惊叫:"是大盗!"
陶荫像只炮仗一样蹿了起来,大声问:"在哪里在哪里?大盗在哪里?"
十数个人整齐划一,手都指向西边的大路,不等他们说话,陶荫已经闪电般跳上了自己的马,叱喝一声,枣红马长嘶一声,四蹄撒开,沿大路向西冲去,眨眼间变成了轻烟背后的一个红点。
吴大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头来,望了一眼吴夫人,吴夫人担心地瞅着丈夫,小声道:"小陶怎么这样冲动......只盼大盗看在他年幼无知的份上......不要为难了他。"
4追踪
陶荫的马确实快,虽然说不上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疾驰百里还是轻而易举的,转眼功夫他就追出了十几里地,然而他前头的那个人那匹马,还是没追上!
看背影那人肩宽体壮,相当魁梧,然而个头却不很高,坐在马上,显得有点矮胖,很招眼的大帽子,随风飘扬的丝绸披风,看上去是个很喜欢招摇的家伙!陶荫在心里鄙视这强盗一下,想想他用的都是抢来的钱财,更是义愤填膺!追!快追上他,把他辑拿归案!陶荫心里只有这个念头,拼命催马,枣红马跑得四蹄都离了地,像飞一样。
又追一程,陶荫惊讶地发现两人之间一里左右的距离,不但没有缩小,居然还拉大了!怎么回事?想他的枣红马自出世以来,还没输给过任何马呢,而他陶荫的骑术,也是有口皆碑,怎么到这小小的泽县,追一名小小的强盗,还会失利不成?
岂有此理!陶荫卯足了劲儿追下去,却眼睁睁看着两马之间的差距从一里加到一里半,又加到二里,转一个弯,又穿过一片森林,青山近在眼前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把强盗追丢了!
真是--岂有此理!!
陶荫累坏了,枣红马也累坏了,一人一马大汗淋漓地在山道上停了
喜欢小捕快与大盗贼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