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参林家恃强凌弱,把持皇家集团,无视地方官的救灾请求的声音也不见了。
可见其中的猫腻有多大。
粗暴处理被骂,完美完成也被怀疑,冷处理又不满,啧啧,这些文官啊……
不过,有心的武将,都已经把林总督的救灾计划书中,关于武将的行事准则抄了无数份了。
他们摩拳擦掌的就等着皇帝陛下宣旨了。
毕竟,北方的干旱问题还没有解决嘛。
官员们的救灾动作迟缓,还有不少人打着大灾中发国难财。
严肃脸,他们作为大庆武官,国之利器,为了陛下,为了百姓,是绝对不允许这种贪官的存在的。
所以,察觉不妥的文官们现在也不恁陛下,不恁林尚书,也不恁林总督了。
只剩下一项——
恁武官!
自从大庆建立以来,几代皇帝下来,隐约的,已经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形势了。
文官集团也很满意这种格局,时刻防备着文官的反扑。
看到这群给了一点点甜头就蠢蠢欲动的武夫,真的想反啊!
羡慕妒忌恨的文官们空前团结,绝对不能让陛下这么干。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文武互恁,朝会可是各种混乱……
看着文武各种弹劾互恁的折子,皇帝陛下和林如海都很懵。
什么治家不严、内帷不修,违制越矩这些都是小儿科,居然还牵扯到私卖铁茶盐、通敌叛国、藏匿私兵……
只有想不到,没有参不到的。
“我说亲家啊,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之前群臣参你的时候,是手下留情了。”皇帝陛下感叹:“比我的暗卫还厉害。”
林如海:……
你这幸灾乐祸看热闹的语气是怎么回事!
得了便宜还卖乖!
总之,拔出萝卜带出坑的,皇帝陛下借助东风,呵呵……
又把朝廷人手清理了一遍。
皇帝陛下的动作,朝廷炸开锅了,由开始的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互恁,转眼就变成了六国大风相,文官之间、武官之间也顺带恁起来。
现在连宗室、贵勋也被拉下水。
粉无辜(自认为)的林家两父子当然也再次被带出来。
朝廷就一团糟乱像。
实在是闹得太难看了。
所以才说屠徒他们的计划书来的太及时了。
因为他们正找着方法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果然出门历练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长大了,懂得为家里着想了。
两位贤内助都表示,难得孩子这么主动,绝对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实际是,她们也被女眷们的各种掀底互恁弄到快没有脾气了。
就这样,小小修饰一番的稚嫩计划书就这么投向了吵成一锅的朝会。
成功的让所有的人闭嘴了。
目光都投降太子殿下的计划书。
甚至连明明正在前往岭南的太子,怎么会偏离航道,往吕宋那方向走去,也懒得追究了。
为什么满朝文武会吵成这样?
因为是文武不和?权臣和贵勋宗室的矛盾?看林家不顺眼?
都不是,谁知道,最直接的原因都是薪酬待遇不平等造成的。
大家都是一起做事的,同时顶层阶级,凭什么有人收入过万他们只是领普通薪酬。
正常人都会有意见的。
现在朝廷退出大众家庭套餐了,谁还有空闹。
该怎么占地盘才是最要紧!
所以朝廷这边和远航中的太子殿下之间,各种的通信不停,雕鹰根本没有停歇的时候,早中晚三班倒的来回送信。
就这样理所当然的忽略了还在岭南赈灾的总督夫妇。
原因之一,有太子殿下给(伪造)的圣旨,以及后来皇帝陛下的嘉奖圣旨,加上灾后的各种秩序重建,为了平稳,林总督并没有调回军队,而是合力的把驻军配到岭南各个重要方位,防止民变,顺便扫荡招安各地的匪患,所以人力的通信也设置重重的阻碍,使岭南的对外通信几乎阻断了。
原因之二,林总督尝到了粗暴执政的坏结果,手下的人对于新上司有着天然的敬畏,所以林总督的公务可以说是堆积如山,即使凭借林总督过人的精神力,每天只需要睡两个时辰,也感到有些吃力。
同感到吃力的还有他带来的雕鹰,从救灾开始的高空寻人,到现在担任各个州府间的军政消息传递,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天上渡过的,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怎么还有有空向京城传递或者打听什么消息。
而京城那边,皇帝陛下和林爹有意识的转移了大家的关注,隔断了通信,务必保证两孩子专注处理灾情,毕竟,他们远在京城,相隔太远,做好大后方就好。
熊孩子们嘛,他们以为,父皇(父亲)会帮忙联系大哥的。
所以,两方完美错过!
原因之三,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的林总督生气了!
严格来说也不是生气,只是各种因素综合而来导致的自我别扭(憋屈)了。
林昪严肃(虎着)脸:在媳妇心中,我居然毫无地位,不开心。
作者有话要说: 一群没人看着就中途改变航道,找机会到处浪|荡|的熊孩子,怎么可以比我更重要!
不就是出海玩嘛,我七岁就可以自己去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淋了那么多天的雨,跑了那么多地方赈灾,回到家第一个问候的不是我!
镜头回放:<
喜欢[红楼]谁来阻止这疯狂的世界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