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微微摇头,“母后知道,你这样做,是想在父皇面前留下好印象。”
“不,母后,不是这样。”承乾开口解说道,抬眼看向长孙,有些犹豫,“母后,我不知道父皇一早就站在外头,所以,我不是为了给父皇留下好印象,只是,那时候,我想这事最好到此为止,如果让父皇知道,吴王代梁王请罪,恐怕父皇又会生气,到时候,这事就没完没了。现在,战乱刚平,社稷初定,宫中的这些个烂事不宜再分了父皇的心思,而且……母后,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这事发生在民间的话,那也不过是几个调皮孩子的矛盾,但是发生在天家,天家无小事,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才刚过去多久,若再发生宫中年幼皇子争斗的事情……
承乾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静静的看着长孙,他想,母后会明白……
长孙看着承乾,心头一震,原来,乾儿想得那么远……
怔怔的看着承乾,长孙心头苦笑,她还是看轻了乾儿。
心头五味杂陈,说不出是骄傲自豪多一点,还是心疼多一点。长孙只能伸出双手抱住眼前这个明明已经八岁,外表瘦弱得像个六岁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 ps:一点资料——
唐朝人的称谓:
关于皇帝——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例如唐玄宗,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关于太子,诸王——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
关于官员的称谓——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使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常被尊称为“明公”。
关于民间称呼——在唐代,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
“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旁人见了女子亦呼其为“娘子”,见了少年女子也有呼为“小娘子”者;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
称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称之,女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郎”;而女婿又被称为“郎子”。
关于自称,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同时,也有女子自称为“某”的。
*****************************
看了以上的资料,亲们会发现,某树的文里并没有严格按照唐朝称谓,望天,那是因为某树觉得复杂了点,然后,某树很懒……(咳咳,砸的时候轻点……-_-|||)
第20章
雪宴(1) …
十月。
这日,承乾起身,穿好衣物,珠儿和小金子进来服侍洗漱后,正欲离开后殿时,珠儿捧着件狐毛白袍来到承乾面前,恭敬开口道,“殿下,外头天冷,再加件披风吧。”
承乾看看身上现在穿得圆滚滚的样子,再瞅瞅珠儿手上的看上去很厚的白袍,摇头道,“不用了。”
珠儿一听,犹豫道,“可是,殿下,外头这么冷……”
推着轮椅的小金子也开口道,“殿下,多加件衣服吧。”
承乾皱眉摇头,“不冷,不用了。”
这时,红玉带着两个宫女端着早膳走了进来,见状,急步上前跪伏行礼,神情严肃,恭敬开口道,“请殿下加件披风吧。如果殿下冻着了,皇后娘娘又要忧心了。”
承乾听红玉提起长孙皇后,想起上次自己跌落溪里让长孙担心的事,心头有些忐忑,又转头看了红玉一眼,见红玉一板一眼很是严肃,便无奈开口道,“好了,我知道了。我穿就是。”
珠儿一喜,急忙上前给承乾动作甚是熟练和轻柔的给承乾披上。
承乾摸摸披风,柔柔软软,手感很好,便有些好奇,这样的料子应该不是起晖殿这样的品级所能有的,至少也是母后父皇这样的才能有,便转头问珠儿,“珠儿姐姐,这是母后赐下的吗?”
珠儿恭敬一笑,回答道,“回殿下的话,这是皇上一大早让人送过来的,说今儿个天冷,让殿下穿上,以防着凉。”
承乾一愣。父皇赐下的?想起自从游园会后三不五时便来起晖殿坐坐的父皇,承乾脸上不由浮现一些笑意。
******************
此时,两仪殿里,太宗帝正欲臣下议政。
“陛下,这求贤诏令极好,相信到时候天下能人志士们都会投效陛下!”王珪拱手作礼道。
太宗帝只是扬眉一笑,“但愿到时如爱卿所言。”又顿了顿,朗声道,“虽有求贤诏令,但朕觉得还是不够,正月开科考试,朕打算增加经史一科,到时诸位爱卿多费心思。”
众臣急忙应是。
议政完毕,太宗帝忽然留下长孙无忌。
“无忌,最近吴王读书怎么样?”太宗帝坐在首位,接过李福呈上来的茶,淡淡问道。
长孙无忌恭敬行礼回答道,“回陛下的话,吴王天x_i,ng聪慧,读书甚为勤奋,最近略有长进。”
太宗帝漫不经心的点头,“吴王聪慧,但毕竟年幼,你还是要多费点心思。”又顿了顿,开口问道,“听说前阵子,
喜欢唐风之承乾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