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匈奴没经验,沈兵发现五原的瓮城居然是内外两层城门都是打开的。
正如之前所言,瓮城内外有两层城门就是为了防止城内兵士出击时敌人反攻进城。
因此任何时何内外两城门都不可同时开,而应这门开那门关或那门开这门开,这样才能安全的将部队一批批往外送。
匈奴初次守城还不知道这方法。
又或者他们知道,但却为了能快速将奴隶赶出城去于是没有这么做。
再看看那些被五人、十人绑在一起出城的奴隶……这么绑是为了好控制,比如将十名奴隶绑在一起连成一排,就只需一名匈奴兵士拿着刀就能押着走了。
否则若是各绑各的,战场前一阵乱打,十名奴隶分头逃跑,匈奴是怎么也没法控制。
其中有些奴隶要是被射死或是负伤了,要么就是被其它人拖着走要么就是被匈奴直接砍断手抛弃。
再加上到处都是战死的兵士,场面一时十分血腥。
这么做虽然方便、高效,可以用很少的人控制住很多的奴隶,但同样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长条形被绑在一块的奴隶行动不灵活,它们很容易卡住城门赶都赶不走。
于是沈兵没有多想,当下就传令道:
“众将士听令,听我号令同声齐呼!”
秦军一边战斗一边哄然回应表示已做好准备。
沈兵大喊:
“进城者生,出城者死!此时不进五原,队在匈奴一边是肯定没有活的希望? 就算活着也是生不如死的奴隶。
反正是死,何不助秦军夺了五原城?
这是奴隶眼前唯一一条活路? 若能活着说不准还能立功!
而且错过这村,只怕就再也没这店了。
一念至此? 奴隶也接二连三的叫了起来:
“进城者生? 出城者死!”
“助秦军夺了五原,我等才有活路!”
“反正是死,不若死得英雄!”
“匈奴待我等如畜生,拼上这条命便是!”
……
于是奴隶们高喊一声 反而跟着秦军一起冲向城门。
守城的匈奴大惊,赶忙下令将城门关上。
但城门处内外全是人,而且这些人相当一部份还是五人、十人绑在一块的,根本无法关上。
匈奴又下令放箭,霎时箭矢就像蝗虫般的自城头往下射。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同样解决不了问题……奴隶是五人、十人绑在一起? 便是被射死倒在地上也是连在一起的尸体,且一层层的堆积? 除非是将尸体全部搬除,否则城门更无法关上。
匈奴兵士也算反应快? 赶忙在城门另一头组织起一道防线阻挡人潮……阻挡的方式就是长枪、盾牌,外加弯刀及城头的弓箭。
这对奴隶或许有用 乘乱点燃“霹雳火球”就抛至匈奴群中。
只听“轰轰”的一阵爆响? 人潮很快就将匈奴冲散。
甚至许多奴隶还在秦军的帮助下解了捆绑……这种解绑是呈几何级数扩散,秦军只要解绑一个,这个奴隶就会解绑两个,两个又会解绑四个……
这些重获自由的奴隶自是对匈奴恨之入骨,他们从地上捡起了匈奴的武器如潮水般的攻上了城头将匈奴砍倒在乱刀之下,以至于以秦军抢人头的速度都没他们快。
所以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尤其中原还有句话叫“从众心理”。
当大多数在匈奴的控制下都战战兢兢不敢反抗时,就算有个别或少数想反抗也不敢出头,于是所有人都屈服于匈奴的控制,甚至还在匈奴的驱赶下冲击秦军。
但是……
只要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看到活下来的希望,再有人带这个头起个哄……很快就会激起长期压在他们心底的愤怒和求生yù_wàng。
而这求生yù_wàng一旦被激发那便有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了。
就像沈兵及所有秦军看到的一样,奴隶们杀得眼红完全没了之前胆小懦弱的模样,个个都成了恶狼猛虎,杀得驻守在五原城内的匈奴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成批成批的丢了性命。
秦军在杀入五原城后更多的是起着点睛的作用,也就是指挥奴隶进攻,遇到实在难攻克的匈奴就抛出几个“霹雳火球”……
这玩意用于巷战那可是神器,现代有句话叫“冲锋枪加手榴弹,近战金不换”。
秦军手里虽说没有冲锋枪,但“霹雳火球”发挥的作用几乎就是手榴弹。
前后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五原城头的匈奴旗帜就一面接着一面倒下,很快整个五原城就被秦军占领了。
喜欢大秦工程兵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