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整顿佛寺的专项行动,出乎意料的顺利和安静。虽说东厂和御马监的直属部队们清扫了那么多佛寺,拿回来那么多贵金属,让那么多的僧尼还俗。但全国上下,冲突什么的虽然不少,但真的没有那一间佛寺公开的打出反旗。
不过这也实属正常:华夏本土的佛教徒,从来都不以好战见长。再加上朱由栋是一个掌控了舆论的皇帝。所以他对佛寺的整顿,比起历史上的三武一宗顺利多了。
当然,再怎么顺利,华夏广袤的国土范围上,佛教徒还是不少的,其中虔诚的信徒也是有的。因此,在整顿佛寺的过程中,民间骚然也免不了——不过,就算是这些不算太强的杂音,到了天启十三年(1631)的五月,也都消失不见了。
因为,大明全国有了新的热点: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
按照去年朝廷机构改革定下的调子,这一年的公务员考试,计划招收国家公务员一万人,地方公务员十万人。如此规模公布后,全国上下,但凡读书识字的,都看到了自己入朝为官的希望。
天可怜见!我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了。这科举才录取了多少进士?太祖、建文年间,每科才录取一百多人。成祖到英宗时,每科约两百人。宪宗到现在的太上太皇执政时,每科也不过三百多人。
要知道,这会试是三年一次啊。每三年才录取两三百人,这两百多年下来一共才录取了多少进士?两万多一点吧?
若是把这两万多进士里有父子、兄弟、祖孙、甥舅、姻亲关系的都算作一家。那大明两百多年来有多少进士家族?绝对不会超过五百家!
科举,说起来公平,其实还不是世家对做官资源的垄断!
虽说在以前的大明,举人也可以做官,普通人也可以做吏员。但是前者除了海瑞那样的奇葩,一般做到五品就到顶。而吏员出身的家伙要转为官身,难度极大不说,天花板到了江南贡院的门外,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主公,臣下等已经打探过了,这次和您一起报考审计总署的,南京这边一共只有三百二十五人。”
“嘶,只有?我记得,审计总署今年一共也就招五十人吧?光是南京就有这么多人报名?若是加上北京那边的,岂不是?”
“主公,请您保持信心。您的学问,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呵呵,我尽力就好。”
随着这一句话,江南贡院的大门吱呀呀的缓缓打开了……
喜欢全球战国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