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就目前的情形来说,李陌一的日子过得不算坏,感谢自己碰上了个愚头愚脑的盗匪将军………
………
……
在和柳三青文绉绉的胡掐一阵之后,这些身强体壮的家伙对自己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畏惧,就连那些神色凶悍的士人,看自己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敬重,这样的情形李陌一刚开始时倒是很纳闷,后来问了柳三青才知道,这支部队连同挑夫几千人上下,算得上文化人的总共就只两个半——柳三青、李陌一自己,还有一个士人能够用毛笔把自己的名字写对。
这样就从本质上拉开了些许差距,李陌一一加入队伍之后,柳三青就慷慨大方的送了一头骡子给他,当天宿营的时候李陌一就接到了任务,帮柳三青大队计算账目。
经过几日的观察李陌一得知,柳三青这个人是个典型的愚头差僚,自身也没什么本事,只是出身世家大族,这小子在异国中才得以收揽人马,组建了这么一支所谓的盗匪大队。
其实这支大队对外洋装是本地人,打的名号是运送什么粮食草料,可李陌一亲自过目之下,却发现那十来辆大车上装的是白花花的几十万两白银,带着的几千挑夫是顺便征发的劳役人士。
说来李陌一也不算太背运,柳三青原本请了一个文案士人跟着大队前进,不料这个先生跟随大队爬了几天山路之后就得了场大病,然后上吐下泻人事不省,柳三青也没办法,只好打发了银子派个亲卒送他回异国老家,这荒郊野岭也请不到能识文断字的先生,所以这几天大队中的文案账目只好自己动手,累得苦不堪言,而李陌一在这个当口恰好出现,自然立马就柳三青刻意招揽委以重任了。
与先前的假想不同,在李陌一看来,这个年月的大队就管理上来说勉勉强强也算是成体系了。
这支队伍共有二千多人,其中二百名骑卒,四百名步卒,一千四百人左右民夫挑夫,另外还有不少骡马,一天下来人吃马嚼的粮食草料的确不是个小数字。
不过,这当然难不住见识超前数百年的李陌一,当天晚上就小小的表现了一把,拿根树枝在地上左划右划一会就算得清清楚楚,给了柳三青一个惊喜——虽然他也算是个文化人,但显然对数字算账这门路不大精通,看李陌一三下五除二的解决了他头痛的难题,立马叫人摆酒上菜,招呼上亲卒侍侯着犒劳大功臣。
………
柳三青是异国人,说话的调调有些古怪,长得也不咋样,但人的确还算不错,出乎李陌一的预料,喝酒的时候并没有提出什么填词唱赋诗酒应和的无理要求,其实李陌一倒也看得出来,这位柳将军只是个花架子,对于各类其他经史子集估计也一窍不通,倒是对什么、、之类的很有兴趣,几杯酒下肚,扯起赵云孤身救主、三英战吕布之类的故事,手舞足蹈滔滔不绝。
据李陌一观察,柳将军这个样子这多半是茶馆里说书先生的功劳。
这些个故事文本,李陌一自然是滚瓜烂熟,和他东扯西拉起来一点不落下风,很多时候都是强他一头………
很有意思的是,从柳三青的口中得知,在当世天下,这本书的影响力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据说还有这么一句流行术语:“一本战天下”。
对于把小说文本升级成战事教材的现象,虽然很多儒生不屑一顾,但在柳三青和周围的这些盗匪兄弟之中倒是大有市场,一伙人喝得酒酣耳热,李陌一就又是兴起。
一手当醒目,猛一拍响桌,充了一把说书先生,一张嘴巴指东打西指南打北,说得这些盗匪心悦诚服。
……………
……………
?一来二去,没几天李陌一就和大营里大大小小的盗匪们混得烂熟,李陌一当然没有什么读书人高人一头的念头,但这在他人眼中就显得很是平易近人了,这些小盗匪身为地道的异国人,相对来说比较淳朴,跟他们喝得几回酒吹上几次卒法玄门三十六计,李陌一很快就有点大师的谱了,加之他出现得方式很奇特,行事方式也不寻常,被这些大卒很是推崇,走了几天在大营里也算混成了个人物,人前人后总有人喊声“大人”。
………
而在这些盗匪的眼里,柳三青就很不上道,李陌一也是不知道这个柳将军是怎么想的,平时对着自己谈谈说说很是客气周全,但对这些盗匪手下却一天到晚吹胡子瞪眼睛耍脾气,按他的说法就是“御下要严”,而这些盗匪个个都还没什么脾气。
按照照纪,像这样的征伐路上是绝对禁止喝酒的,但柳三青一来是个凭借世家关系、半路出家的盗匪头头,二来他是这支队伍主将,没人管得了他,三来在这境内走了这么多天也没出事,所以对这套东西也没放在心上。
每天宿营后都拉上李陌一,一边喝酒一边探讨探讨三国演义。不过这也仅限于李陌一,其他人倒是很自觉的遵守了,没人敢有什么意见。倒是柳三青酒量太差,每次李陌一才润了润喉咙,他就趴下了。
在这跟随大队行进的几天之中,李陌一也在暗自做着行动,因为他不知道这支队伍什么时候会碰上剿匪人士,到时候打将起来,胜了还好,若是吃了败仗,大伙很有可能会一起逃命,以防万一,所谓多
喜欢阴冥经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