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性(1582年-1652年),字又可。
江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
他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瘟疫论一书。
开创了中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
其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温疫流行,患者甚多,甚至延及全国。
由于医家当时用一般治疗外感病的方法。
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剂。
往往无效,甚至导致病情迁延,进一步向危重阶段发展,致使枉死者不可胜数。
鉴于以上情况,吴有性潜心钻研,认真总结,提出了一套新的认识。
强调这种病属温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
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与伤寒病绝然不同。
不论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使其与伤寒病分开另论。
吴又可在该书中所列瘟疫病种有发颐、大头瘟、虾膜瘟、瓜瓤瘟、疙瘩瘟,以及疟疾、痢疾等急性传染病。
他明确指出这些病都不是六淫之邪所致,而是四时不正之气所为。
其症状与伤寒相似而实际迥异,古书从未分别,吴氏一一加以分辨论述阐明,并论著制方。
其中著名的剂方有达原饮、三消饮等,示人以疏利分消之法。
在治疗上,他提出了一整套祛邪达原理论,临床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
创立了瘟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200年。
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温病辨证论治纲领。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充实了祖国医学温热病学的内容。
他的邪气侵犯途径对叶天士的温热学说有一定的启示。
其学术思想使温疫学说独立成体系,对祖国医学的贡献极其巨大。
大家可以想想,在明末时期,吴又可的瘟疫治疗水平已经领先世界200年。
可现在呢,已经二十一世纪,那些西方人还在怀疑我们的中医和中药。
这一切原因,都要拜那些软弱的东掳人所赐。
是他们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让我华夏五千年辉煌,从领先世界几百年,到落后西方很多年。
他让我们华夏人低下的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抬起。
在整个华夏历史上,因为王朝覆灭,皇帝苟且跑去做外敌汉奸的,也只有东掳末代皇帝。
看着眼前这两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朱由检急忙起身相搀。
“二位快快请起,这里不是金殿,无需多礼,看座!”
“谢皇上,草民不敢和您同坐,站着就行。”
这两位看到皇帝亲自搀扶他们,吓的快速爬起来,站在那里瑟瑟发抖,哪里敢坐。
都说皇权威严,伴君如伴虎,搞不好不但脑袋搬家,全家都要受到诛连。
看到两个人诚惶诚恐的样子,朱由检不禁皱皱眉:
“朕又不是老虎,你们怕什么?一旁落座,这是朕的旨意。”
“草民叩谢皇上,”
这次阎应元和吴又可才敢落座,不过也只有一半屁股坐实椅子。
看到二人坐下,朱由检开始询问:
“二位久居江南,现在江南情况如何,是否也有疫情爆发?百姓生活如何?”
“吴又可经常行走民间,对民间情况比较了解,你说说看法,朕要听实话。”
吴又可急忙抱拳,刚想起身回答,朱由检摆摆手,让他坐下回答。
作为一位民间神医,能得到皇上的召见,对吴又可来说,真的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既然皇上想了解江南情况,他绝对实事求是。
把知道的和看到全部告诉当今天子。
“回禀皇上,江南爆发病情总体可控,百姓生活和北方相比要好很多
但和那些富商相比,却要相差悬殊,因为没有饿死人的情况出现。
很多百姓良田被富商和官员侵占,他们生活质量只能说凑合。
从渡过长江开始,草民就看到北方百姓几乎都生活在苦难之中。
天灾人祸,造成很多良田荒废,流民四处逃荒。
官兵和流寇也对百姓造成极大影响,他们不会顾及百姓死活。
传染病横行,地方官员和医生对比束手无策。
他们都把传染病当成风寒来治疗,没有丝毫的效果。
因为没有防患意识,反而让病情开始施虐。
一直到京师之后,京师的情况让草民很是欣慰和惊愕。
患者已经被隔离,这样就堵断了病情的传染。
草民想请教皇上,京师病情和隔离是何人提出。
草民想和他探讨和请教,此人对此种病情的了解和防控,完全超出草民的想象。
也可以说他对病情的了解,远远超出我们这个时代。”
吴又可一番话,让阎应元大惊失色。
对什么病情之类的,阎应元不了解,也完全不懂。
可是,吴又可居然把官场和民间之事都告诉了皇上。
大明官员贪赃枉法这事,岂是他一个平头百姓能在皇上面前评论的吗?
这让皇帝脸面何存,搞不好会被抄家灭族的。
可是,让阎应元感到惊喜的是,皇上并没有怪罪吴又可,也没有大发脾气,只是脸色有些阴沉。
作为穿越者,朱由检对明末历史还是有些了解。
喜欢大明开局就登基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