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县尉被害一案,张有德的判案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基础,那就是:王豹是最后一个见到唐县尉的人,并谋杀了他。
而狄英从时间线上来计算,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疑点。
根据酒楼酒保等相关人证指认,王豹在酒楼将唐七灌醉之后离开。
按照老曹所讲述的,王豹押解冯金环来大牢的时间。两相比较之后,时间线是吻合的。
也就是说,王豹取得伪造文本之后,立即动身找到冯金环并前往大牢。
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疑点就在于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
按照目前卷宗所录,王豹接下来的行动轨迹是这样的:
将杀手冯金环顺利送入大牢之后,便返回酒楼寻找唐七。
而这时唐七已经酒醒,并对王豹产生了怀疑,当即前往县衙。
两人在半路相遇。
王豹趁唐七不备将其刺杀之后,抛尸于县河中。
然后又赶回县衙去探听风声,发现事情暴露后,便立即回家准备潜逃。
刚好被催债的倪大虎堵住了,在送往县衙的途中畏罪服毒自杀。
这就与狄英所经历的有出入了。
因为他遇到了唐七和杨浩。根据他的计算,应该差不多正好是王豹送冯金环进大牢的时间。
自己帮唐七拿来干净衣服后,唐七和杨浩一起离开。
从他们三人见面的地点,酒楼和县河是在同一个方向。
而他们所走的方向,与完全相反。
那也就是说,王豹这个时间,是不可能与唐七“半路相遇”的。
接下来,姑且不管唐七和杨浩是去做什么,只以时间来推断。
狄英这几天已经把当时的情形画成了图,并亲自沿着那条路走了好几遍。
除非当时唐七就转身往酒楼方向,否则王豹绝不可能遇到并杀了他,然后抛尸县河,再回到县衙大牢门口探听消息。因为时间上不允许。
回到刚才那个节点,就又有疑问了。
杨浩找唐七干什么?
如果情况紧急,为什么唐七遇到自己后,会等着他帮自己拿衣服?
如果情况不那么紧急,为什么唐七不干脆自己回家一趟?
狄英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对任何人说,因为这件事涉及到的人,是杨浩。而杨浩背后,是县令张有德。
他也想过一个问题,如果张有德真的有鬼的话,为什么会没想到自己遇到杨浩这件事?以他那么细心的人,必定会想办法在卷宗中补上这个漏洞。这又是为什么?
不过这一点比较简单,他很快就想到了答案。
首先杨浩根本就没把唐县尉换衣服和自己这个年轻狱卒当回事,认为那只是一个不关痛痒的插曲。
另外,当时的事情变化速度太快,出乎于任何人意料之外。杨浩也没时间向张有德报告得那么详细。
后来张有德的表演出神入化,瞒住了所有人,事情全部按照他们所设计的剧本在走,因此更加忽略了这件小事。
总之,狄英几乎可以确定,唐七的死,其中必有隐情。
他决定无论背后遇到多大的势力,自己也要查明真相,以慰唐县尉在天之灵。但现在,能依靠和信任的,只有自己。
接下来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了:杀人动机。
唐县尉生前说过:凡是蓄意杀人的情况,一定是有杀人动机的!
假设唐县尉是被张有德或者杨浩所杀,那么他们的杀人动机是什么?
狄英做了各种各样的设想,怎么也找不到答案。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张有德他们都没有杀害唐县尉的动机。
狄英的眼光,重又落到唐七的笔记上。
或许,只有在唐县尉这件关键的遗物上,才能得到破案的线索。
他的眼光落到笔记封皮唐县尉出事前划的那个“五”上面,突然间脑子灵光一闪,整个人跳了起来。
刚才吃饭的时无意中听家人聊起,唐县尉的哥哥唐五回来探亲。
他一下子明白了,唐七刻这个五字,是让他把这本笔记送到自己的兄长唐五手中。
狄英当即冲了出去,前往唐家,去找唐五。
。。。。。。。。
张有德听说唐五求见,急忙迎了出去。
唐五来是以家属身份,对张有德准备为唐七建功德祠表示了感谢。
张有德连忙客套一番。
唐五接着说道:“本官明日早上就走了,这些事就有劳张明府了。”
张有德大为讶异,这唐五刚刚赶回来,连唐七的头七都没做,就急着要走,这就很令人不解了。
唐五解释,最近巡查中的几处地方案情到了突破阶段,他这个主要负责人不在的话会有很大影响。
作为他个人来说,自幼与唐七兄弟两感情极好。
唐七走得这么仓促,一直到现在,他都没能接受明明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兄弟,已是天人两隔这个事实。
在家里看到的每一件物事,来的每一个人的每一句安慰,都会令他睹物思人。
这种锥心的痛,不足与外人言。
逝者已矣,生者当惜。
唐七因公殉职,不也是为了老百姓们都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吗?
因此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暂且先离开一段时间,让时间来慢慢缓解这种痛苦。
唐五这话,令张有德不由得开始追忆与唐七共事的点点滴滴,不断自责自己未能照顾好唐七。
讲到动情之处,不禁留下追思的眼泪。
喜欢曌帝双龙传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