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神此言一出,在场不论是佛门的十山三僧心中都是咯噔一下,面面向觎,心中都生出了一个相同的念头,这位金刚尊者已经完全入魔了!
修行突破知心境,需要经历魔邪劫。其心稍有不正,即受魔邪。但魔邪劫之中的魔和邪乃是在交感之中内在躁动之欲和外在诸感之幻而生,导致内生六欲为贼,外感七情成盗,贼其心复盗其心,心忘其身,身常欺心,使修行人难以安处不动之境,变生有为之乱,所以丧乱清明。
但这与眼前的金刚神入魔可是完全不一样的,金刚神如此修为,自然早已有知心成就,不会受魔邪所扰。他的入魔,不从心起,而从愿生。
心和愿有分别吗?
当然有!修行从知身境、知心境、知道境、知命境,乃至于知天境此五境中,以知道境为界限,在知道境之前修行人面对的乃是身和心;在知道境之后,修行人的身心已变,所面对的乃是命与天。在此境界,已经完全与人间凡人不同,其中妙趣,不再是凡人之思可以臆测。
大愿起于知命之中,不离身心为本,但并非源出于心,而是观照万物变化而【n得。因此所谓的愿,即在不离万物变化之道时,体悟天道之际所产生的天心!破知命境界需渡过万物劫,一出此劫便是超脱万物,此时有天道映心,便是心与愿的不同!
天道在心,是修行人所领悟之天地之道。那么大愿是如何产生的呢?但是天道虽一,领悟天道之人却有不同。不是人不同,也不是所领悟的天道不同,而是修行人在天地之间、万物之中的位置不同!位不同,应对自然不同。因此纵然天道是一,修行人之行仍有冲突矛盾之处。而天道常行不息,修行人得此天心,也必有常行,所以在冲突矛盾之中,为求所行通达无滞。自有愿景产生,便是大愿!
因而修行人的大愿之心,首先便需要天道映心。但问题是映照于心的天道,便真的是天道吗?或者是说,修行人所感悟的天地之道,就是天地之道的全部吗?当然不是,修行人在知命境之中所见之天道,并非真正的天道。只有修行人道生一悟的出现,得以突破天心劫。成就知天境,才算是真正能够完整的体悟天道。
在知命境中,修行人所需要做的是在实行大愿之中一步一步地体悟天道,最终达成所愿。而在此过程之中,天道与人行将会出现既相辅相成,却又可能同时相互,甚至相互背离的情况。只要能够达成大愿,便自然而然意味着道生一悟出现的时机已经成熟。突破知天境便只需要等待天时之至了。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形。那就是修行人以在知命境中所体悟的天道为全部之天道,那么所发之大愿则将成为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大愿。比如金刚神的大愿就是如此,天道常行,则万物常变化。但金刚神却想要在天地之间成就历劫不坏的金身,为众生留下成佛的见证。这样的大愿违背了天道,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此愿之荒谬。是从天道而出却又违反天道,简直就等于是自己抓住自己的脚,想把自己举起来一般。
如此荒谬之愿,可想而知必有欺天之行,因而称为愿心入魔。不是发愿为魔。而是愿行乃是魔行。修行人最为忌讳的便是这种入魔,称之为魔罗。因为这样的魔,往往修为都极为高明,而且秉持大愿,心神清醒,意志坚定,对付起来极为麻烦。所以当意识到眼前的金刚神已经成了魔罗,所有的和尚心中都是一沉!
而此时,金刚神还在继续自言自语,开始叙述跟八苦借心的细节。他的一对白眉越来越显得银亮,但眼中的神采越来越淡漠。只听金刚神道:“……老僧便去找八苦,向他说明了一切,希望他能够借心给老僧,成就天地之间这第一的功德。老僧想他一定不会违逆于我,必然是极为欢喜地答应,说不定还会当场就把心挖出来给老僧……”
陆正听到此,恨得目眦欲裂,眼角流出血来,但却不敢丝毫妄动。因为此时四周的十山三僧已经开始渐渐开始移形换位,悄然地将金刚神围在了中央。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切断金刚神与整座佛山的牵连,使他无法再运转佛山之力。嗔心和尚自不在其中,但他此时也有些没反应过来。倒是荒未央是什么也没做,仍是笑嘻嘻地看着金刚神。
“哎!”金刚神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可是没想到,当老僧说完之后。八苦他却一口回绝了老僧,并说什么老僧已经入魔,当立即向莲华尊请求,开启黑金塔。让老僧进入塔中,借助佛力定住本心心念,行大忏悔以消退魔心……这个八苦啊,怎么就那么笨呢?他怎么想不到老僧是他的师父,修为比他高,境界比他高,眼界见识都比他广阔。居然要由他来说老僧入魔,他自以为比得过老僧吗?真是愚痴可笑啊!”
陆正忍不住插口道:“是吗?如果大和尚处处都不如你的话,怎么他这个弟子反倒是修成了金刚心,而你这个创出金刚神通的师父却没有呢?”
金刚神一愣,面上一下子僵住,口中自言自语也停了下来,空洞无神的双目循声向陆正一扫。众僧一凛,以为他要当场发作,彼此都凝聚心力,准备就要立即合力出手。嗔心和尚这时才惊觉不对,但为时已晚了,他发现九心和尚赫然也在众僧齐心之念中。唯独只有他被排除在外,这下可好,自己和金刚神已经被完全孤立了,处境太不妙了!更不妙的是,他
喜欢圣踪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