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牛头庙今非昔比了呢?
原因有三。
第一:牛头庙在江湖中名声大震。当然,这个大震不是因为牛头庙的武功有多高,而是纯粹因为牛头庙里的小和尚经常去当铺当东西的原因。
第二:牛头庙一改过去十几年来残桓断壁的凄惨形象,成功升级为宝刹雄伟、佛光缭绕、钟声悠扬、金碧辉煌。
第三:牛头庙终于香火鼎盛起来,那炙手可热的势头甚至盖过了牛方丈师兄的广安寺。最好的证据就是寺外通向牛头村的弯弯小路,现在已经被香客们踩成了康庄大道。
当然了,这一切主要归功于思想活络的三牛。经常有江湖恶人前来骚扰不是?不怕,来一个咱们擒一个,来两个咱们擒一双。不怕你来,就怕你不来。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可怕的,尤其是当你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错误认识的时候,更是可怕至极。
五年来,先后有数十人来到牛头村,都被悄无声息地拿下。这些人除了心狠手辣的特点外,就是格外的有钱。身上穿的、戴的、配的、用的,无一不是品中的品。三牛小和尚基于废物利用的原则,统统给予了无条件的收缴。穿的不稀罕,银票最实在,昂贵物品就送去当铺。于是乎,经过他这么一折腾牛头庙居然就成了牛头村的暴发户。
作为暴发户,牛头庙实在没有地方可供开支。僧袍,不过是每人多做几件;饭菜,不过是多买几次豆腐而已;三牛手捧大堆银票,痛定思痛的下定决心,咱们修庙!
于是乎,牛头庙摇身一变,就成了十里八乡最豪华最气派的和尚庙。
那,二牛他咋没有还俗呢?
提到这个,小丫忍不住就想抓狂。这个食言而肥的二牛,实在是太可恶了。想当年她心急火燎地催着娘去牛头庙提亲,本以为是十拿九稳的事,谁知道片刻之后号称十里八乡第一媒婆的小丫娘,就臭着一张苦瓜脸回来了。
那二牛给小丫娘的答复是:我昨日只答应小丫会还俗与她定亲,可没有说什么时候还俗定亲。也许是五十年后,也许是八十年后,一切都看佛祖的旨意吧!
这不是故意耍赖吗?五十年?八十年?咋不说是下辈子呢!这句话气得小丫当场病情加剧,两眼发黑,脑袋发昏。从此后,小丫娘收起了对二牛的好印象,谁敢提到他立刻就翻脸。哼哼,咱的闺女是拿来疼的,不是拿来气的。
要说二牛一向老实本份,怎么突然就想到如此绝妙的借口呢?咳咳,众位看官,这就是二牛身为二师兄却事事处处都听三牛指挥的关键之处了!
闲话休提,赶快进入正题吧。
这日,一向人迹罕至的牛头村通向平安府的官道上,踢踏踢踏跑来两匹马,马背上自然有人,隐隐约约的还能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
二十出头的那个年轻人说道:“老爷,您有什么事让小的跑一趟就是了,怎么还劳动您亲自走这一遭?”
四十多岁、身体富态的人说道:“左右我闲着无事,就全当是出来散散心。”
那年轻人忍不住抬头远目,整日忙忙碌碌的老爷闲着无事?作为贴身随从我怎么没发现呢?而且,就算想散心哪里散不行,干嘛非要几十里地奔波地来这个小山村?
要散心的老爷一进入牛头村,立刻寻了一个人问道:“请问牛老伯的家在何处?”
在牛头村,姓牛的人很多,当然了除了嫁进来的外村女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姓牛。老伯是一种尊称,所以上了年纪的人都可以叫牛老伯。这个奇怪的问题如果是在别的地方,一定会被非常鄙夷地无视。但是,在这里,牛老伯就是牛村长!别人可以是牛大牛老伯、牛二牛老伯,但是仅仅是牛老伯的话那就是牛村长。
对于这种奇怪的逻辑,牛头村人毫不在意。那小伙一听打听牛老伯,立刻来了神:“客官,我带你们去吧。”
“那就有劳小哥了。”富态的中年人有礼地拱了拱手,表示谢意。
三人七拐八绕地来到一个普通的院落,那小哥扯开喉咙喊道:“牛老伯,有外面来的客人找您老人家。”
院子里很快传出一个老者的声音:“是哪里来的客人啊?快快进来吧。”
那中年人把马交给年轻人牵着,自己推开院门走了进去。院子里一方石桌,几把石凳,角落里关着几只**,栽着几株柳树。普通的房子,虽然陈旧却看起来非常整洁。
一个神矍铄的老者从屋子里出来,对他说道:“这位客官,看起来很眼生,找小老儿不知道有何事?”
中年人从怀里掏出一份拜贴递过去,牛老伯接过去一看,神情立刻肃穆了几分。他赶紧把人往屋里让:“原来是贺知府便衣而至,失迎失迎。”
喜欢良人已出家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