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头哼哼“早说了我提点你非不让。”
姜然不说话光顾着喘气了,他哪敢给阿公提,他腿脚刚好。
下午的时候爷俩都没有休息,背着鱼篓去海边捡贝了,台风之后,沙滩上会留下很多的贝类,海螺,花蛤,,海蛎,甚至还有小鱼苗,水母之类的。
沙滩上已经有不少的人在捡了,姜然还看见了大头和他几个小伙伴。
“阿然。”
姜然笑着应了“三哥,不在家陪孩子。”
姜志明这两年添了一个孩子,一两岁正是要人陪的时候。
“午睡呢,我闲着没事干就出来了。”
除了鱼篓装海螺之类的,他们都带了两个网兜,这个时候最多的就是海蛎,两人分开走,没一会儿就装了一袋的海蛎子,直接重了提着浪费时间和力气,打个结随地放,一般不会有人来偷,等待会儿准备回去的时候再来提就好了。
一个下午时间,直到快五点了姜老头才招呼着准备回去。
家里姜婆子已经煮好了饭,地瓜稀饭陪蒜薹炒r_ou_还有一个西红柿j-i蛋。
饭后一家三口坐在院子刨海蛎,海蛎这东西的壳奇形怪状,姜然小时候总说它是外星人的蛋,哭着喊着不吃外星人。
刨海蛎壳的工具可以叫做蚝刀或者海蛎刀,圆木把手,嵌一根铁棍,棍尖又扁又尖找到海蛎两壳之间的缝隙(c-h-a)进去,一撬壳就开了,露出里面鲜嫩的r_ou_来。
刨好的海蛎r_ou_放冰箱留着明天做菜吃,也不需要洗,盆底还有很多的沙土或是碎壳,一般不吃都不能洗的,洗干净放冰箱没有及时吃的话很快就坏了,不洗反而能坚持的久一点。
隔天姜然起了个大早,穿上雨裤带上地笼和姜老头开船出海,先去别的地方把地笼放下去,才回头找他们昨天撒的渔网。
渔网地笼都绑着白色泡沫做浮标,浮标飘在海面上,不怕找不到。
拿长钩把浮标勾起来,姜然和姜老头一人一个角一起用力往上拉。
“使点劲儿,大男人养的像弱j-i。”
姜弱j-i然只能再咬咬牙努力使劲儿。
“有了有了!”
没拉多久一只兰花蟹被渔网缠住被拉了上来,姜老头将渔网放脚下踩着伸手把兰花蟹从网里解开放进身后的水桶里“怎么也有七八两,开门红。”
“继续拉。”
网继续往上拉,姜老头感觉到渔网重量不同就知道里头又有鱼“是黑鲷,喝!这个大,有一斤了!”
黑鲷被缠的厉害一时半会儿解不开,姜老头把它和渔网一起放进水桶免得死了。
等两张网全都拉了上来,姜然喘了口粗气坐在甲板上说不出话。
姜老头也累,毕竟一把年纪了,可他还是忍不住说“你说你怎么跟个娘们似的,还不如你阿婆陪我出海呢!”
头顶弱j-i,娘们的姜然“……”
我忍。
一老一少没休息多久就发动船开回岸边,然后把鱼从网里解出来,不能浪费时候,耽搁了让鱼死了就得不偿失了。
三头兰花蟹,最大的就是开门红的那头。
五只黑鲷,最大的有一斤多,剩下的七八两是有的,还有一只巴掌大估摸着五两左右,就让姜然放了,他们家的网眼做的大,一般捞不到什么小鱼,捞到了目测小的,拿在手里掂量少于五两的都会放生,姜老头总说,有舍才有得。
还有一只黄刺,因鳍尾是明黄色得名,有八两左右,这可是个好东西。价格也高,姜老头看见了就不停的呵呵笑。
剩下的是几只石九公,石蟹,虾。
石蟹和虾个头不大,拿回家煮汤煮面还是很有滋味的。
今儿重头戏是一斤多的黑鲷和黄刺,姜老头乐呵的不行,和姜然一起把桶提到了陈家。
陈婶在院子看到姜家老少笑着招呼“老哥,阿然来啦?今天收了什么鱼?”
“黄刺嘞!”
“哎呦,好家伙啊!老哥你等等我去拉秤。”
陈家的亲戚在县里开了家水产店,多少的海货都吃得下,大部分村子里的人都把鱼卖给陈家,虽然便宜些,但是省了很多麻烦。也有些想多赚些钱的就开车送去海市买,当地人都知道,要买新鲜的海货去海市,那里水产最多。
黄刺黑鲷都是七十一斤,兰花蟹少些,陈婶麻利的称好算钱,姜老头拿了红钞票揣兜里没说几句话就准备回去,正好看见陈叔出海回来了。
“老哥,你腿咋样了就出海?”
“好的很。能有啥事。”姜老头说“今儿开门红,记得来我家吃饭嘞!”
“行!就冲老哥的手艺我肯定去。”
有别人来卖鱼了,姜老头这才带着姜然走。
他先回家了,姜然还得去把船上的渔网扛回来呢。
渔网不是用完就丢,再用的时候再往海里撒就行。捕一次鱼就要整理一遍,把渔网摊开晒,还要把破洞的打结的网眼修复好,免得让鱼逃脱了。
等再出海的时候,把渔网叠好,这样网撒海里才能一整张的摊开。
姜婆子总说一句话,吃饭的家伙不爱惜,就得饿肚子。
姜然回家的时候姜老头已经吃上了,姜婆子煮了豆浆配馒头。
中午姜婆子整好了渔网,没多久三姑六婆就带着瓜子花生来搓麻将了。姜老头在客厅边看电视边打呼噜,姜然受不了他的呼噜声回房间拿电脑赚些外快。
喜欢海边客栈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