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纠结了一下。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匠人离开不过两日,他便又登门拜访了,这一次他带上了自己制作的陶泥小模型。
而他的这些模型,却给了夏安然一个巨大的惊喜——因为这些陶泥是白色的,入手极其绵滑。
这,这很有可能便是瓷泥!
他曾经摸到过陶土和瓷土,唯一的记忆便是瓷土比之陶土更加的顺滑,而且陶器比瓷器颗粒感更强,也更容易“站”住,故而他才会对这位匠人拿出的以瓷泥制作成的小物件感到震惊。
此处发现瓷泥意味着什么?
天降横财!
夏安然唯一的念头便是这个。
小皇子立刻就坐不住了,他差人驾车,随着这位陶匠前往了他取这些“陶土”的地方。然后,他看到了令他窒息的一幕。
——很多,很多,很多的瓷泥,白瓷泥!
然后他还在匠人的工作室见到了成品,以这种白瓷泥制成的“陶器”呈现一种温柔的奶青色,入手温润细腻,表面光滑,带着一种柔润的光泽。
这是瓷。
一入手夏安然就知道差异,尤其在他以甲背敲击之后,更是能够肯定。
瓷器是完全烧结的产物,质地紧致,所以敲击的时候会有金属声,这也是瓷器重要特点“声如磬”的原因。
会烧制出这种瓷器一定是在偶然间发生的,可能匠人这次的温度没有控制好,也可能这件器物恰恰放在了热力最集中的区域,才使得这种卢奴瓷的产生。
可惜当时匠人在烧制的时候习惯性地添加了釉色,如果用透明釉,那么这就是白瓷了。
上博就有一批唐代白瓷,通体无色,却美得惊心动魄。
一切都在匠人措手不及时发生,夏安然几乎是以迅雷之势唤来了丞相。
此后,本地几乎所有的烧陶匠人都被汇集到此处,商讨烧瓷以及制釉所需要的科技点,而所有的原料和燃料全数由国主提供。
夏安然不仅提供原材料,还书写了几个可能可以用来制作釉彩的原材料配方,交给了这些匠人。
为什么他会知道这些?
因为他是故宫的喵啊。
在这座古老的宫殿群内,有一件举世无双的瓷器,她被放在位于文华殿瓷器馆。乾隆年间制成的这件景德镇瓷器同时融合了不同时代特点和技术难点制作而成。
混迹于故宫各大角落的夏安然自然也没有少听关于这件瓷母的讲解。
故宫的讲解员分为两类,面向普通游客时候,他们的讲解更多是以价值、难度以及制造过程的惊险稀少为主,如此方能更好地提起观展者的兴趣。
而面对较为专业的同行,或者说是瓷器爱好者,他们的解说便会更具专业性。
作为镇馆之宝,加上上过《国家宝藏》,瓷母在后来都成为了参观者着重观赏的对象。为了应对这一群更具专业性的爱好者,故宫的解说自然也立刻更新换代,内容更具备科研性。
感谢讲解员小哥哥。
夏安然在心中想,等到他回去之后,一定要给这位小哥哥送上一些礼物!
作者有话要说:
上博,作者君的文化起源。
魔都的小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上海博物馆”公众号……既然关注了顺便关注一下“上海自然博物馆”叭,对了“南京博物院”也强推哦。
公众号关注一下可以看到推文和展览安排。
搓搓手。我建议宝贝们如果去博物馆,一定要借讲解机,否则走马观花会失去很多穿越的技术点der!
上博在我小时候陶瓷馆里面还有搓泥巴(喂)呢,当时我春秋游三天两头去,从小作者君就是对这方面很感兴趣的,所以去玩了。而且玩到很晚,所以当时的伯伯就告诉我陶、瓷是亲兄弟,然后他还让我摸了陶泥和瓷泥的区别。
怎么形容呢……
瓷泥像是被搓柔韧的橡皮泥,或者说现在很流行的史莱姆也行,而且它的含水量相对有些少,不吸水,很难搞造型。
陶泥就像是橡皮泥里头撒了沙子,可以感觉到颗粒感,而且塑性能力非常强,它在s-hi着的时候就可以随便搓。傻奇怪造型都能摆。
那个馒头窑还在哦,长长的那个,怎么拍都进不了镜头的那个(喂!)其实那个不是长馒头窑,也不是法式棍子窑,正规的名字应该是龙窑(等我过两天去看看是不是)夏喵记错了,作者君要纠正一下。
这个窑洞利用的就是热空气上升原理,和三国的那个烟囱原理一样,自己带动输氧量。
上博有一个唐朝的白釉,我记得是一个菩萨还是什么的,哇,那灯光一打~真漂亮。
中山国国度卢奴就是如今的定州市,而定州的定瓷很有名哦。
在瓷器的高光时期宋代。定瓷自己就占了八大体系的一个北方定窑系,五大名窑中的汝哥官定钧的定就是指定窑。当然其实他们除了做白瓷也做别的颜色,譬如黑色(tb有图,贼好看)
ps:中国白只得就是白瓷的白,准确的说是白瓷釉胎都白情况下那种水波盈盈的白,不是骨瓷的那种雪白哦。
第12章 大汉华章(10)
夏安然一时没反应过来:如果回去之后自己就又变成喵了还怎么送礼这个问题。他自然而然地将主场交给了专业人员,而本人则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文化课和体育课之中。
确定小王爷已经休息好,并且还有功夫去玩泥巴的太傅大人恭恭敬敬地将中山王请回到了书房里面。?
作为
喜欢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