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昭在一旁听着,思绪却已飘远。
大伯父叫窦世样,是大伯祖的长子。比父亲大三十八岁,比祖父小四岁。他和祖父一样,从小跟着曾伯祖读书,和祖父说是叔侄,实际上情同手足。窦昭记事的时候,他已经去世。说是为了修河道,累死在了扬州府任知府的任上,事迹还写在祠堂的青石碑上。建武四年,江南发大水,很多河堤都被冲垮了,只有大伯父在任时修的那段河堤安然无恙。大伯父的政绩被重新翻了出来,皇上为此下特圣嘉奖了大伯父。
兰哥儿是大伯父三十六岁上才得的独子,二十一岁就考中了举人,之后却屡试不第。皇上念着大伯父功劳,恩荫他为句容县主薄。他来京都谢恩的时候,在京都的窦氏族人纷纷为他接风洗尘。窦昭因为继母的缘故和窦家的人不近,只派人送了贺礼。
自己要不要提醒三伯父一声呢?
可她说的话三伯父会听吗?
窦昭犹豫着。
丁姨奶奶领着两个丫鬟端着茶点走了进来。
母亲把她放到了地上,帮着丁姨奶奶上茶、摆放点心。
窦世榜端起茶盅来喝了一口,赞了声“好茶”,然后感慨:“这可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啊!”
慎行是窦昭的二伯父窦世棋的字,是窦世样的胞弟,比窦世样小八岁,比窦世榜大四岁。他二十六岁就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外做官,在江西布政使的位置上致的仕。
窦昭只听说过这个人,根本就没见过——她在真定的时候,他在外做官;他致仕回乡,她已经嫁到了京都。
大红袍产自武夷,听三伯父这口气,他现在应该在福建为官。
祖父听了哈哈大笑,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是个‘靠’,怎比得上你?我们可都指望着你吃饭呢!”
窦家在外做官的多,为了科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贤贤书”的人更多。
窦世榜管着东、西两窦的庶务。
他闻言嘿嘿地干笑了两声,表情讪然。
窦昭记起来了。
三伯父不仅和二伯父、四伯父、五伯父一起参加过乡试,还和六伯父、父亲、大堂兄窦文昌、二堂兄窦玉昌、三堂兄窦秀昌、四堂兄窦荣昌一起参加过乡试……好像一直都没能中。
父亲见状端起了茶盅,迭声道:“喝茶,喝茶!”又高声吩咐母亲,“三哥难得来一趟。你去跟灶上人说一声,做几个下酒的小菜,我陪爹爹和三哥喝两杯。”
“不用了,不用了。”窦世榜看了父亲一眼,笑道,“大哥让我给小叔带了几句话。天色不早了,我传了话就要回去了。”又道,“快过年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我呢!”
“那也不耽搁这会功夫。”祖父笑道,父亲却拉了母亲,“既然三哥有话和爹爹说,那我们就先回屋了。”也不管母亲的惊讶,推搡着母亲出了鹤寿堂,“三哥这个时候来,肯定是有要紧的事。”
母亲释然,又许久没见到父亲了,望着父亲的眼神柔得像藤蔓:“那好。妾身回去服侍相公早些歇了吧!”
“好,好,好。”父亲应着,回头朝着鹤寿堂望了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窦昭顺着父亲的眼光望了过去。
四周静悄悄的,积雪在月色下闪烁着清冷的碎芒,祖父书房里桔色的灯光显得格外的温暖。
窦昭狐疑。
母亲却一无所觉,一路上和父亲说说笑笑地回了上房。
有个两鬓斑白的仆妇迎了上来,行着福礼喊着“七爷”、“七奶奶”。
她的样子很严肃,眼神却很温和。
窦昭一看就心生好感。
母亲把她交给了那妇人:“俞妈妈,今天你带着寿姑歇在暖阁吧!”
俞妈妈微笑着应“是”。
父亲奇道:“寿姑的乳娘呢?”
“她受了风寒。”母亲说着,径直往屋里去,“我怕她过了病气给寿姑。”
父亲只得跟上。lt;bramp;
喜欢九重紫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