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凛冽的寒风柔和起来,迎春枝头,嫩黄的花苞开始冒头,地里早发的荠菜便有了小儿心那么大,可以食用了,杜英睿带着燕然和彩菊,满山包的寻找着挖野菜。
穷人家里,从地里有绿色冒头,便开始吃了,先是荠菜,然后就是白蒿、青蒿、野刺荆,枸杞头等。不仅地里有野菜,树叶也不放过,柳芽儿,榆树叶,至于榆钱、洋槐花,那可就是野菜中的奢侈品了。
丰娘去冬忙碌一整,春天家里倒是不缺粮,但杜英睿还是带着燕然,认认真真地干活儿,他的小心思,还是觉得家底子太薄,经不起灾荒,万一没收入了,怎么办?于是,未雨绸缪,趁现在多弄些野菜,也是为家庭做贡献。
燕然和哥哥的心思不一样,老母猪肚子又大了,去年一窝猪仔,养大了换了十几吊钱,今年,她还想扩大再生产呢,还有那一大窝的鸡,每天能吃一簸箕的粗粮,若是有野菜添着,也能节省不是?
彩菊虽然和燕然同岁,也是苦孩子一个,但毕竟心思单纯,只想着采了荠菜回去,让娘给她做包谷搅团。
可怜的孩子,大概从来没吃过荠菜饺子,脑子里能想出来的,竟然是搅团,燕然不由悲叹一声。
巧的是燕然回到家,丰娘真的在做搅团。包谷糁子稠稠地熬出香味,稍稍冷却,待凝结成团,就是饭了。
丰娘的艺比一般妇女好,搅团做得筋斗,熬汤的时候,放了大茴、小茴、花椒等,三碗水熬成一碗,再放上大油泼的辣椒,加一点碎肉丝,野菜焯水放在搅团上,用那样的汤一浇,吃起来特别香。
燕然端着碗,细细品味,心里还想着,就自己娘亲这厨艺,吃野菜粗粮,根本就不是忆苦思甜饭,而是去后世的杂粮食府,粗粮吃出细粮滋味。这厨艺简直就是在化腐朽为神奇。
令燕然想不到的是,杜家老院子这天也吃搅团,丰娘里有粮食,吃这个为的是节约闹革命,徐氏却是不得已,不吃粗粮过不下去。
第三十一章 多种桑苗多赚钱
去年分家,杜仲德拿走了一千斤麦子,秋粮又收得少,丁氏又被杜伯俭掏空了钱匣子,头只有杜叔贵交给她的几两银子,死活不肯拿出来买粮,徐氏和黄氏里也都有私房,但她们哪里肯把自己的钱贡献出来给一家人用呢?于是乎,还在年节期间呢,家里便只能吃粗粮。
徐氏厨艺,跟丰娘根本没法比,饭桌上,全家人面对搅团,没有一个人能吃得下的,不要说几个小孩子撅嘴吊脸耍脾气,就是丁氏,也勉强吃了几口就摔了筷子。
徐氏这个憋屈,自打嫁过来,她还没吃过这样的苦呢,一肚子的怨气没出撒,眼睛忍不住盯着丰娘,谁知丰娘初五一过,换了粗布衣服便开始做活,虽然没人订购门帘,也不用做点心去卖,她却家里实在破得不能穿的旧衣服清洗了,抹成褙子,收拾出几双鞋底子,上哧啦哧啦地忙个不停。
丁氏的眼睛也往这边看,若是丰娘做好吃的,她不介意放下脸皮去蹭饭,没想到丰娘竟然不是贴包谷面饼子,就是做搅团,她气恼之余,忽然发现自己院子里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个袖着双,懒得抽筋,肚子里的怨气立刻就变成了谩骂,大正月的邻居家的耳朵都不得清净,就听丁氏说她命苦,两个媳妇是懒货,好容易丰娘勤快,还是个没良心的,想着法子和她分了家等等。
丁氏骂累了,吃饭,没有好饭食,更要骂人,不是嫌徐氏做饭难吃,就是说黄氏睡过了头,老杜院子里一时鸡飞狗跳,一塌糊涂。正闹得凶呢,杜叔贵回来了,他初二就去慧家当差了。
杜叔贵给老娘带了一筐吃食,有点心,有花生,还有炒萁豆等,花样很多,丁氏有东西解馋,一时高兴的眉开眼笑,谁知杜叔贵却说漏了嘴,原来是慧家待客后,他把残桌给收了。
还好丁氏不是要脸的人,才不管吃食哪里来的呢,能解馋就是硬道理,她高兴了,两个媳妇的日子也好过了。
晚上,徐氏和丈夫嘀咕:“平白把这样的好事给了老三,比你挣钱都多呢。”
杜伯俭沉下脸:“我怎么也不能去慧家做个跑腿的下人吧?你说这话,也不嫌丢份儿。”
徐氏撅着嘴:“你看老三得瑟那样,哪里记得你这个大哥的好儿。”黄氏虽然不敢压她,可也开始不那么敬畏她,徐氏心里不舒服,便在男人面前上眼药。
“你懂什么?”杜伯俭嘴里说着,脑子也不闲着,让三弟去慧家,他也不是没打算。
过了十五,杜仲德去了张家,杜伯俭也穿着一新的出了门,村里人都知道现在老杜这边不如村东头那荒坡上的人家,没有背后不撇嘴的:“买豆腐的掉到河里,人死了架子不倒。”
谁知没多久,慧家看在陈经历的面子上,竟然把左山县这一片盐店的送货任务,交给了杜叔贵。
杜伯俭和杜叔贵兄弟俩在一起碰个头,这一大片人吃的盐,就开始带上了一股苦味儿----杜叔贵从私盐贩子那里弄来些便宜盐,和慧家的官盐搅在一起卖呢。
慧家家业大了,一时也察觉不出,杜叔贵钱来得容易,不管是老婆,还是老娘,给钱的时候都大方得很,老杜家大院的日子又好过了。
那边消停,燕然爹娘这边,日子也好过。虽然刚开春,点心卖不出去,丰娘却接了两个门帘,也算有收入,里有钱,心里不慌,爹爹去张家,哥哥也去读书,燕然和娘亲忙忙碌碌,小
喜欢农家金凤:福慧双全请大家收藏:(m.book88.cc),大书包网更新速度最快。